English

应像反兴奋剂那样反学术不端

2009-03-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漫画来源:深圳商报

先是“浙江大学院士课题组涉嫌论文造假”令舆论震惊;后是工程院院士因“抄袭剽窃”被六教授联名声讨而公开致歉。近一段时

间,接连爆出的学术不端事件令神圣的学术殿堂笼罩在灰暗的阴影下,学术道德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贺海波论文事件’发生后,学校多次明确表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在查清事实基础上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查清一个人,处理一个人。”日前,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公布该校对“贺海波事件”处理决定时,再度严正表态。他说:“‘贺海波论文事件’给浙江大学声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以我们深刻的警示: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学术道德建设。”

扎实研究的越来越少急功近利搞实惠的越来越多?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重新提起这句孩童时我们就已熟知的马克思的名言,教育部部长周济的表情异常严肃。“古人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就是科学研究的规矩。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

投身科学,就该尊重科学,如此浅显的道理做学问的人不会不明白,因此,当学风日下的议论甚嚣尘上时,越来越多的人在追问和反思――为什么?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倪维斗院士在阐述当前不良学术风气及行为产生的根源时坦言:“这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科技评价体制的导向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其主要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迎来了市场经济大潮,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盛行。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研队伍难免受其影响。”倪维斗说,由于受到许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硬性考核指标的要求,如为了评教授、当博导而急着发论文、出成果,使得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急功近利搞实惠的人越来越多。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则从对世界范围内学术发展史的追溯中找寻学术失范行为的渊源。他说:“伴随学术研究职业化而产生的一个严重的负面效应就是对‘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解构。时至今日,‘学术’不仅可以换取荣誉和金钱,谋取官位,还可为学术机构带来荣誉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成绩就和学术机构、学者个人的利益形成了复杂、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行为温床。”

反观当今国内的“学术失范”之风屡禁不止的现象,杨玉良认为“还另有原因”。

他特别强调了多年来风行的,严重背离学术精神的学术评价、评估和评审体系,“其危害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杨玉良忧心忡忡,“在这种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评估及评价体系下,大学颇有可能沦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一流大学’成为‘指标化’和‘数字里’的‘一流大学’。”

杨玉良认为,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与这种“大学排行榜”产生相对应的评价、评估方法正在成为一种制度,并演变为一种“学术科举制度”。这种“制度”还将“学术成就”与各种实在利益“定量地”、过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得“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消解,创造力贫乏,而且还催生了诸多没有真正学问的“学霸”和“官僚化的学者”。

杨玉良继而严肃指出,“诸多大学为了抬高自身的学术声誉,也为在一些评估的‘数字’里有更好的表现,聘用了一些‘学术大腕’来为之撑‘门面’。”“一些受聘者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多处兼职。这种‘不良兼职’现象的发生或多或少也是受到评价、评估和评审体系的影响,到头来往往给受聘者和聘用单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毒化了‘学术空气’。”因此,杨玉良直言,杜绝那些有名无实、徒有其表的“双聘”和“兼聘”,或许对遏制“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高校学风建设未曾松懈

“双聘”和“兼聘”,杨玉良提出的问题极富普遍性。3月15日,浙大校长杨卫在谈及该校下一步着重构造学风监控预防体系、防范体系和惩治体系等几项工作时透露,将认真查找梳理学校学术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其中就包括各学院的“双聘”或“兼聘”现象。

而事实上,高校学风建设一直以来未曾松懈。近年来,教育部致力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学风建设指导机构。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去年底还起草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和《学术博客自律倡议书》,为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各高校,学风建设组织机构也相继建立健全,并制定了专门规章制度。据杨卫介绍,浙江大学药学院于2008年10月16日收到反映贺海波学术不端的邮件,当天,该校即在院、校两个层面相继组成调查组,着手调查此事。

另据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介绍,近年来,该校通过建设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氛围,建设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控制机制,以及事先预防和事后处理互为补充的教育手段和表现形式与实质内容并重的成果评价体系,推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积极营造自由健康的学术氛围。

周其凤说,在新教职员工入职培训和对学生进行的讲座、座谈中,北大相关部门都会组织大量学术规范教育课程,防范于未然,力求将学术道德规范意识、学术道德规范常识通过每一次机会渗透到每位师生员工的潜意识中。此外,学校还计划分学科加大力度建设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类课程,同时编发不同学科的学术规范细则和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以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营造学者自律的良好学术道德氛围。

惩防并举让学术规范体系快速、高效运转起来

“贺海波事件”让浙江大学在学风建设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近日,浙江大学向所有研究生导师发出“五不准”通告:即不准代通讯作者投稿,不准擅入通讯作者的期刊账户和电邮,不准设立公共投稿账户,不准代签版权转让页,不准泄露投稿联络信息。此外,一系列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举措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而由此引发的对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反思或许更应该成为风波过后的宝贵收获。

对于整治学术道德,倪维斗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科研人员学术道德教育,严肃处理不良学术行为;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从根源上治理学术风气不良行为。同时要制定严厉的惩治制度,对于那些违反学术道德、损害学术尊严的事件和当事人,一经认定,应该毫不姑息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教育部社科委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吴树青也认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治本之策是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优秀成果不是逼出来的,对于大部分科学研究来说,是要靠日积月累,靠厚积薄发。所以我们要建立一种科学、有效、有正确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形成一种有利创新的制度和机制。”

他同时强调,学术“打假”不能“假打”,要“真打”,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让造假者付出代价,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值得期待的是,周济近日指出,将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快速的行动、最果断的措施,尽快将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建立起来、有效运转起来。

关于改进科研评价制度,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周济强调,高校出版社、学术期刊要加强对学术出版物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审读制度,在出版与发表的环节上筑起防火墙、把好出口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同时,他要求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并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

漫画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