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

2009-03-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这是我们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牢记这条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初级阶段,尤其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出发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的基本观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实际。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状况和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加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更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通过改革实现的。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努力吸取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利用世界市场发展自己。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尤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经济基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稳定,这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这一切都离不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把13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可设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深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之中,深深植根于时代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之中,它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深刻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只要这个阶段没有结束,我们就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充满活力的四项基本原则;而不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没有物质基础。反之,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走偏方向、失去动力。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缺一不可。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谈不上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就不可能创造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物质基础;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建设的成果就会落到少数人手中,就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建设就会失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不可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坚持改革开放,就不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坚持好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完整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它奠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人民生活就不可能不断得到改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民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它规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规定了我们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为了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改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不能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削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因此,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离开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就会迷失方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和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就是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伟大成果,就是开辟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我们说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最突出的也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全面改革,不仅给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带来历史性变化和崭新的时代风貌,而且给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而且极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赋予了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生动表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

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统一于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理论和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的统一,既是实现这一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又是实现这一根本利益的根本路径。三者都是为了发展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还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也无论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社会利益,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的统一。离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的统一,就不可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体,不可偏离、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稳步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的进步发展,最根本的仍然是要坚持好这一宝贵经验。

第一,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开放、谋划发展稳定的根本依据,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既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鲜明地抵制那些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言行,又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尤其要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更加自觉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更富有时代特色,使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更具有强大动力。只有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才能更好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

制力、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一方面要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社会公平。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同时,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然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国内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越巩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统一的思想基础就越雄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题中应有之意,又是实现三者统一不可或缺的前提。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形成有利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统一的价值观念、舆论力量、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四,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关键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特别是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执笔:李明灿刘世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