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洋一号”船凯旋

2009-03-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林英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记者林英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承担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今天凯旋,抵达青岛。据悉,“大洋一号”此次创下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在科学考察上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获得多项科研成果。

据介绍,“大洋一号”自去年5月22日启航

以来,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共七个航段,累计航行达4万多海里。来自全国18家单位的114名科研人员和56名船员,开展了深海底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海山区、富钴结壳、深海洋盆、多金属结核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发现了11个海底热液区和4个热液异常区。我国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方面起步较晚,第19航次科考在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区发现了我国第1个海底热液区,实现了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的零突破。时隔一年,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以发现11个海底热液区的惊人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发现海底热液活动的能力。本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博士带领大洋科学家们,使用自主开发的“近底集成探测系统”创下了从探测异常到发现热液喷口直至成功抓取硫化物样品仅用时18个小时的奇迹。本航次我国发现的海底热液区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海隆赤道附近和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中脊,这是人类首次在这两个海域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在东太平洋发现了的5个活动的海底热液区中,有4个热液区总长达21千米,属于超大型的海底热液活动区。本航次的发现成果,使我国以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新兴力量的身份在该领域站稳脚跟。

3月17日上午10时,“大洋一号”高悬满旗,缓缓驶入青岛团岛码头。

“大洋一号”本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在船上查看采集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标本。新华社记者孙闻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