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前教育奠基教育事业

2009-03-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宗顺 我有话说

学前教育是奠基性事业

就教育体系而言,学前教育位于教育体系的底端,是教育大厦的基础。万丈高楼从底起,作为基础和起点,学前教育理当得到应有的重视。早在1928年,我国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深刻地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我国教育主管部门

在1996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由此,在学前教育基础地位得以法定的今天,重视学前教育就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前教育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将重视学前教育作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当之无愧。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追踪世界教育发展大势,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作为民生的重要议题,普遍受到欧美各国政府的重视。而发达国家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措施各有不同,但重视学前教育这一基本精神,无疑应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点。

重视学前教育是科学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重视学前教育提供了坚强的后盾。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这个水平,经济社会进入发展转型时期,更加关注生活品质、社会公正等内涵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人均GDP一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或超过2000美元,学前教育恰在此时得到重视,应当是社会发展转型的表现。因此,我国当今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可谓正当其时。

从我国教育发展来看,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义务教育的实施取得了实质的进展。到2007年底,全国98.5%的县(市、区)接受了“两基”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9%,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在高等教育方面,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受到特殊关注,有其历史的特殊性和合理性。但当这两个阶段的教育任务取得突破性成就后,将关注的目光转向过去相对重视不够的学前教育,不正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理当做出的转变吗!

切实落实“重视学前教育”方针

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有很多宝贵经验。早在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就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在苏区建起数百所托儿所。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要求实行儿童公育制度。在建国前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努力承担兴办学前教育的责任,难能可贵。建国后,经过近60年的探索,我国学前教育体系逐步完备。2007年,全国幼儿园12.9万所,在园幼儿2348.83万,初步满足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毋庸讳言,我国学前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突出的是,在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中,学前教育被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办学体制多元化,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待遇保障不力。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前教育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大量不合格的就业大军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幼儿教师素质整体下滑,从根本上制约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切实落实“重视学前教育”的方针,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刻不容缓。

第一,分阶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只有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的基础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可先在城乡逐步普及学前三年国民教育,再逐步向3岁以前延伸。

第二,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虽然学前教育经费不必由政府完全承担,但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承担一定的比例,这是国民教育的要义所在。欧盟委员会1996年就建议各国对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至少应占其GDP的1%;当前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公共经费投入占其总教育经费的5%-10%,占其GDP的比例也在1%-2%之间。而我国近些年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偏低,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左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总体教育经费的比例至少提高到5%的水平。当然,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应该更多兼顾公平原则,关注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

第三,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建立学前教育师资获得较稳定身份的机制,确保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优秀教师,能够获得类似中小学教师那样的身份。二是逐步提高待遇,确保学前教育工作者对本职工作保有自信。

第四,改进学前教育的质量。更新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反对任何成人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自由、快乐的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