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柔地推开记忆之窗

2009-03-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玉茹 我有话说

当人们以不同形式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时,李桂杰以一本图文并茂的《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真实记录了历史前进的脚步。与别人不同的是,她的讲述不是点击现象,也不是评说历史变迁,而是温柔地推开读者的记忆之窗,让人自己去感受和联想。

作者像一位解说员,亲切地为你拉开一个个活动的画

面:“打车人面对眼前而过的一辆又一辆的出租车无动于衷,当发现‘面的’驶来时,隔老远就举起手示意停车。”“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挤在一辆车里。”这些景象正是改革初期黄色“面的”时代的真实写照;二三十人排队如厕,里边“污水横流,要‘跳’着前进。”这一镜头,让人不由联想起许多关于公厕的尴尬往事;1984年,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立着一块“这里出租西服”的牌子。这块牌子,如石子投入湖中,在读者心潮中溅起了服装变革的波澜……一个典型画面合成了一部真实的记录片,使读者忍不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作者还像一位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总是把话筒递给“观众”,让经历者说出自己的心音。比如,在《“跳槽”:命运变奏曲》这篇文章中,作者就引用了十余人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普通人,也有知名人士。她用有两次跳槽经历的小梅的话“过去的人是干一行,爱一行,而现在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是‘爱一行,干一行’”,来说明人们的思想变化。用盛大网络董事长唐骏说的“每一次‘跳槽’在经济上当然有一个要求,但更关注的是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来表达跳槽者的共性心理。更吸引人眼球的是,这种引用不是呆板的归纳推理,而是形式多样,逼真鲜活。在《农业税:“皇粮”走入历史》一文中,开篇便打出了安徽农民的一副对联:“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以此来表达农民对这一政策的拥护和欢迎;谈到《朦胧诗,80年代斩解禁锢的利剑》时,作者则直接引用了北岛的《回答》的诗;而说到《崔健:时代烙印般的青春回忆》,干脆引用了他《一无所有》的全部歌词……她就像一位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家,外表不动声色,但她拉出的乐曲的音符却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一页一页翻开着这本书,一扇一扇的窗被她温柔地推开了,而一股股强劲的春风也随之吹了进来,使人对改革三十年百姓生活的变化有了新的更加具体的感受。正如吴稼祥在序中所言:“娓娓道来,生动地叙述和丰富的细节,是这本书表面柔软的部分;但在每个故事里面都有点坚硬的东西:不管当事者是否愿意,生活的港湾,如同人心的向背,是谁也不能违抗,不能阻挡的。而这正是此书的磁力和魅力所在。

《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李桂杰撰文、贺延光等摄影湖南科技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