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中国情结的德国“公关女王”

2009-03-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丹梅 我有话说

她率领的是一个著名的德国公关公司,她的客户是世界明星,她的工作范围与名牌时装、豪华生活用品、隆重的庆祝活动连结在一起,她的名字 Alexandra von Rehlingen 和她的照片见报率甚至比明星还高。人称她是“德国的公关女王”。

特别是,谁都知道她还是一个怀有深深中国情结的人。

去她在汉堡的家,一进客厅,你就会被那里满室的中国气氛所震撼:四壁悬挂着中国画家的大幅作品《兵马俑》系列。那是一组兵马俑头像,分不同角度,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表情与发式栩栩如生;再入高而宽阔的餐室,如博物馆般层层摆放的中国瓷器珍品又映入眼帘:蓝花的,绿纹的,细颈红釉的……“那就是我的外祖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从中国带回来的。它们是唐、宋和明朝的瓷器,外祖父爱这些艺术品。”冯・瑞苓根女士指点着说。她还记得那段历史,她的外祖父是作为国际著名律师到了旧中国的。正是这些外祖父带回的精美瓷器艺术品深深地打动了她,使她萌生了大学学习汉学和中国艺术史的强烈愿望,并且真的就在慕尼黑和汉堡大学里,毅然地学习了这两个专业。所以,当你听见她能准确地在德语交谈中用汉语道出关键的词句,当你看见她对跑出去的小狗用汉语怜爱地呼唤:“小狗,你快回来!”或者她作出让最小的儿子从小学习汉语、上中国学校这个决定时,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这位德国著名女士有着中国情结了。

大学里她曾接触了孔子和他的学说,还曾尝试着把孔子的言论翻译出来。但是,很显然,她的能力不止这些,因为她还曾与前任丈夫、德国著名的指挥和音乐家尤斯图斯・弗朗兹发起了直至今日享有盛名的Schleswig-Holstein 音乐节。后者还曾率领音乐家1983年到过中国。

虽然外祖父给了她中国的影响,但是就通往成功道路这方面来说,是外祖母给了她施展才干的启发。“我的外祖母,是个很能干的女性,她能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在杜塞尔多夫上流社会创建了一种身心康健研究所。”而且她记住了祖母对她说的话:“走你自己的路,自力更生。”这或许是让她走向成功的启迪,使她在汉学以外做出了另一番事业来。

“说来很巧。”她说,“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女友,我们什么都特别接近:出生年月、家庭背景、成长的经历等等,关键是我们志同道合。”女友劝她转向公关领域发展,并希望能与她一起来做事。两个好伙伴说干就干,1986年,一颗耀眼的新星:以女友和她的姓氏命名的Schoeller&vonRehlingen公关公司在慕尼黑诞生了。“对我来说,这个工作就是一份礼物。”她热爱她的工作,因为有这份热爱,她和女友努力地工作并迅速地获得了成功,名声远扬。1988年她们在汉堡又设立了第二家,1998年,在首都柏林又建立了第三家。她们和顶级品牌合作,自己也成为了品牌。

她也太喜爱中国服装了,特别是“上海滩”,自己就有一件精美的立领服,每每在跟中国有关的活动上她会身穿它一展风采。她对中国特色的服装赞不绝口,并为中国当代年轻人追求西方时尚感到可惜:“中国自己有那么美妙的服装风格,但是,中国人自己却不穿。”她喜欢中国的京剧,喜欢那些程式、脸谱与服装。她不理解为什么在剧场里她没有看到年轻的观众,当她和全家去中国时,她就专门带着四个孩子去看了京剧,“他们能耐下心看,而且很喜欢呢。”

在德国,谁都知道这个著名的女士有一个著名的家,她的夫君是被称为德国最有名的律师之一的马提亚斯・普因兹,负责很多欧洲王室和名人的法律事务。普因兹先生也懂一点汉语,他还从小儿子那里学了不少中文,有一个字他记得最清楚:红!据说是因为他送小儿子去幼儿园路过红绿灯时,孩子提醒爸爸的。

因为在不同的年代她多次去中国,所以她很幸运,亲眼看见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她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几乎很少汽车,到处是自行车,人们穿着蓝制服……那样的中山装我还带回来一套呢!”大学时对孔子的学习让冯・瑞苓根女士至今崇尚中国的古训与哲学,她念念不忘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思想。当然她也深为中国的进步高兴。

“北京成功而完美地举办了奥运会,听说那里的天空更蓝了,真好。”她说。“如果将来我有时间的话,我就做两件事:一,继续学钢琴,二,提高自己的汉语。”她说得特别干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