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建一和他的文人朋友们

2009-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今春的一个晚上,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建一和他的一批文人朋友聚会,他带来了新出版的诗词曲赋集《偶吟浅唱》,这是他与杭州文人诗词唱和的结晶。

擅诗词,长曲赋,喜书法,博古通今,这是众多文

人对陈建一的共同印象。而更使他们感动的是,这位局长不光是他们的知音,还是关心着他们事业、生活的兄长。

“对文艺人才要高看一眼厚待三分”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名城需要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人。

“文化名人是稀缺资源,要特别珍惜。”陈建一说,“对文艺人才要高看一眼,厚待三分。”

余青峰和陆籽叙便是陈建一“高看”和“厚待”的对象。

春节前夕,浙江省文艺界高级职称评定结果揭晓,余青峰、陆籽叙榜上有名。

萍踪浪迹,漂泊不定,从县城到省城到上海,艺术流浪汉余青峰以十余部剧作,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曹禺剧本奖等多项国内大奖而饮誉中国剧坛。

然而在被引进杭州前,余青峰还是个无职称、无工作、无工资、无学历(仅大专)的“四无人员”。

杭州戏曲编剧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是市委副书记叶明发现了余青峰,决定破格引进。有人说,余青峰业务能力强,但不擅处理人事关系,引进后会有麻烦。

陈建一笑了:“不能用平常眼光看这些特殊人才,杭州要有涵容各类人才的心胸。”

叶明的识才,陈建一的爱才,终于使文艺流浪汉余青峰定居杭州。感激之余,两年时间他就创作出《李清照》、《秋瑾》、《简爱》、《大道行吟》等6部剧作。

2008年夏天,浙江省文艺界高级职称开评,余青峰没报。陈建一闻讯很是焦急。“职称不能耽误,你水平已够正高。”

“我连初级也没有,报高级,连破三格,可能吗?”余青峰说。

陈建一开始向有关部门游说:杭州连民间艺人都评职称了,没学历不等于没水平,成百上千个美术博士能抵得上一个齐白石?齐白石只有小学学历!成百上千个文化博士能抵得上一个沈从文?沈从文连一天中学都没读过。中国文艺界高学历的有多少?有几个像余青峰一样两年时间写出这么多有影响的剧作?

“我的职称问题,陈局长比我还焦急。”余青峰说。

“文艺人才只能发现难以培养”

陈建一说,文艺人才只能发现,难以培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文化工作就是要营造适合文艺人才成长的环境,要善于在市井当中发现他们。

陆籽叙就是他在市井中发现的一个人才。

陆籽叙是杭州群艺馆的一名普通文艺干部。5年前,陈建一第一次见到陆籽叙,一头短发,一个破包,大冬天还穿双凉鞋。然而仅中学学历的陆籽叙却已出版专著10余部,美术专著被列入“名师讲座系列丛书”;书法作品曾获浙江省书法金奖,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展;画作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等全国性赛事;他的诗词曾获全国诗词成就奖;他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但在有些人眼里,他却是个怪人,20余年间换了三四个单位,都与周围的人处不好。因埋头创作,没顾及单位里的规矩、制度,常碰红线,领导为公平,按制度执行,这使陆籽叙很烦恼。陆籽叙评职称、分房都遇到困难,年近50岁还是单身,与母亲住在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里。

杭州是文化名城,应涵容这类人才!陈建一开始“厚待”这位专才。

为陆籽叙评副高、正高,陈建一给评委写信据理力争;为分房,他到处做工作:“对陆籽叙,你们谁有意见,也拿出他的成绩来!”在多方努力下,陆籽叙的房子终于有了眉目。

“文化局长要做文化人的贴心朋友”

“我不希望自己是个文化官员,我希望能成为文化人的朋友。”陈建一说。

电话那头,陈建一哭了。

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是个名满越剧界的拼命三郎,在她眼里,事业比天大。

可是,全国第七届艺术节前,这个“天”要塌了。

七艺节公示的50部参赛剧目中,杭州越剧院的《流花溪》落选,侯军非常着急,渐生去意。

此时,上海越剧院已三顾茅庐,力邀侯军加盟上海。王文娟、傅全香等中国越剧界泰斗也都劝侯军到上海发展。

此时,陈建一就任杭州市文化局长。

“侯军不能走!”陈建一坚决地说。

他看了《流花溪》,马上拍板此剧目入选七艺节参赛剧目。

侯军因此留下。但当《流花溪》排好,却因某些原因未能入围七艺节,侯军不干了,她带着辞职报告,准备离开。

陈建一一路电话追着侯军走,劝她回来。一根电话线,牵着两个焦急的人,侯军为剧目无法参赛焦急,陈建一为留不住这位将才焦急。电话那头,侯军倾诉苦衷,伤心地哭。电话这头,陈建一力劝爱将,说到动情处,竟也失声哭出。这一哭却留住了侯军的心:陈局长,真男儿,真性情啊……

《流花溪》终于进入七艺节参赛。侯军终于留了下来。

当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落幕,执行副总导演崔巍马上收拾行囊离京回杭。

“崔巍,你太没良心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张继刚说。“全国多少导演希望执导庆典!我们把位置留给你,是希望你能留下。你倒好,演完了就走人……”

崔巍的“没良心”,正是对杭州的“有良心”。

舞蹈演员出身的崔巍,以一部《阿姐鼓》确立其在中国剧坛的导演地位。陈建一就任局长后,对她的事业百般扶持,崔巍一直心存感激。崔巍出名后,许多地方来挖她。2006年,崔巍赴美国学习。美国有她许多同学、同行、朋友,单身的她,在杭州无牵无挂。因此,有人断言:崔巍必走!

临行,陈建一请崔巍吃饭。“为什么?”“因为你不回来了!”

“陈局长,为你这句话,我肯定回来!我舍不得离开杭州……”崔巍说。

其实,舍不得的还有这位兄长一样的局长啊!

美国没能留住崔巍,北京没能留住崔巍,崔巍属于杭州……

2005年3月23日,张望抱着一大堆获奖证书找到杭州市文广新局人事处,接待他的是处长陶丽。

张望是一个名满摄影界的摄影家,摄影作品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奥地利国际艺术类摄影专题组金奖,他还是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的评委。

可是,他却是个体户,没有单位,户口也不在杭州。

人事处长陶丽为难了,没有单位,怎么引进?

杭州市在不拘一格引进人才,真能“不拘一格”?张望怀疑。

“那就算了。”他收起证书。

“等等。”陶丽说。“证书先留下,我们请示一下局长再定,行吗?”

次日,张望的手机响了。“你的问题解决了!”电话里是陶丽兴奋的声音。“局长批了!”

张望有些意外,又有些感动。就这样,他对这位局长有了好感,对杭州有了好感,对杭州市的引进人才政策有了好感。

《尚书》云:“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让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使杭州“野无遗贤”,正是这位文化局长的愿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