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念与民生实践探求

2009-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缨 我有话说

在改善民生中推进社会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民本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级党委和政府,常州市近年来努力在城市社会建设中坚持民生导向,在施政理念上从“经济本位”向“民生本位”回归,树立“解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的观念,以“群众满意度是第一标准”为政绩“标杆”,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坚持民生优先,要求政府的政绩标准从注重发展实绩向注重百姓感受转变,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终极标准。为此,就要更多地关注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使加强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在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都应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以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公众满意程度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度为绩效评判标准,确定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及其优先顺序,以优质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要求政府的政策导向从重点发展期向优化发展阶段转变,把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实现优化发展,告别唯经济建设重点的单一思维,重点是从GDP向GNP转型。为此,就要更加注重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更加注重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走出去”,切实扭转以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为特征的低效益增长格局。

坚持民生优先,要求政府的治理重心从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协调发展转变,积极探索以改善民生倒逼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现实途径。要通过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使改善民生成为推动经济繁荣的基础动力。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并优先发展那些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事业,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推进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

常州市较早地树立起“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和导向,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经常性评价机制,把关乎“民生民本”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近5年共投入156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在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五个有所”的基础上,我们又积极推进“困有所帮”、“贫有所济”、“居有所宜”、“境有所美”、“安有所保”。在高质量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实现10万流动少儿100%接受义务教育;在实施“百千万创业工程”创业富民的同时,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自然增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街道为单位覆盖率达100%,做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全力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并为历史遗留的“知青半家户”办养老补贴;构建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以中低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屋为补充的“五房”保障体系;创立“慈善常州”模式,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灾“六助”慈善活动;组织“百村帮扶、万户解困”行动,重点帮扶茅山老区贫困人口;投入7.5亿元改善城乡公交,修建了全省第一条公交优先BRT车道并全线降低票价;实施“八路八口四河绿化工程”、“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宁静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超过4000公顷,并把市区20个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最安全地区,公众安全感达97.7%。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和民生责任,并不是回到政府包办一切的老路上去。民生改善的过程,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享的过程。为此,首先要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造活力。改善民生的内生动力存在于民众之中。要通过舆论倡导、政策指导、典型引导,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业创新创优热情,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在常州,年产值百亿元的大企业不多,规模很大的外资企业也不多,是众多民营企业支撑了常州经济的高速发展。2007年全市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达17.8万户,民营经济总量1100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近60%。常州市通过创新型城市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邓建军,是闻名全国的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代表。为放大“邓建军效应”,2006年设立1000万元的“邓建军金蓝领人才”奖励基金,一个以邓建军和“邓建军科研组”为代表的高技能职工队伍正在形成。数据显示,全国的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例为4.5%,而在常州这一比例高达10%。

其次要形成改善民生的多元共建格局。在日益广泛的社会民生实践中,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是三个方面的主体力量。其中政府是民生发展的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努力发展经济、做大“蛋糕”的同时,积极寻求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途径。企业是民生事业的推动者。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这种复杂的民生需求,必须借助于市场化的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关注民生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通过履行民生责任来回报社会。民众和社会组织是民生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各类社会组织是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生实践的组织形式。民生的要义不在于给予,而在于自强不息。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创造能力,鼓励和支持他们组织起来创造幸福生活,使各类社会组织在改善民生的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再次要建立完善民生发展的共享机制。常州市在改善民生的实践中,着重探索建立以下五个方面的共享机制:通过发放培训券提供免费培训、设立“五一”创业基金和劳模创业基金等,使就业与培训、解困、引智、创业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扩大就业机制;通过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老小区整治、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等,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公共资源效用分配均等化,让每一个市民享有同等质量的公共资源;通过扩大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和临时性救助、实现城市社区慈善超市全覆盖等,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机制;通过教育收费监督与责任追究、推行欠薪报告制等,建立可靠的利益安全机制。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