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烽火围城中的众生相

2009-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志忠 我有话说

高杰贤的《拂晓长春》,虽然被定位为“军事长篇小说”,而且是以1948年解放长春的战役为其背景的;不过,它并没有多少战场上的两军对垒、血肉拼杀,没有对“司令部真实”和“战壕真实”(“司令部真实”和“战壕真实”都是前苏联战争文学的写作类型)的正面显现。《拂晓长春》可以说是另辟蹊径,是从烽火围城之内写起,以中

共地下工作者的忘我奉献、血肉牺牲为主线,展开了围城中的众生相,为那段至今让人无法忘怀的动荡历史留下了角度新颖的重要一笔,也让我们再度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悲壮。

作品劈头就从那种毁灭人的一切精神和尊严的饥饿写起。孤城久困,粮食匮缺成为困扰着围城内外诸多人物的绝大难题。茂昌大药房老板高玉德的太太到庙里去进香,却拾到了一个因为食物断绝不得不忍痛送人的三岁孩子。由这样一个突兀的情节起始,饥饿就成为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进力量。学习音乐出身的少女静美因为家中没有吃的,就要被用几块“大饼子”换到农民家做媳妇,幸亏碰上了高玉德的儿子高宝山,暗生缘菽,得以救赎自己;高玉德的小妾惠子就没有这样的幸运,曾经家大业大的高家,终于在时局动荡中崩溃,她最终也因为家庭的粮食危机,将自己的身体交换了几块“大饼子”,使得高太太和孩子们得以逃出围城,去寻找新的生机;连一向自以为高贵、从来只是充当施舍者的财大气粗的高玉德,在从长春逃亡到沈阳的途中,也不得不向他人乞食,当了几天叫花子……作品中写到的那些饥饿的人们的痛苦和悲惨,因为饥饿而产生的种种生的争夺和死的惨状,饿殍遍野,哀鸿遍野,都令人心颤胆寒。

正是国共两党在东北拉开决战大幕的时刻,作为国民党军在东北固守的最北端的大城市长春,成为人民军队展开全国战略反攻阶段的第一个争夺要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上就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兵法。苏德战争期间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围困战,也早已成为战争史的经典。长春的围困战,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就是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难民潮,令从无处理此类事端之经验的我党我军遭遇了新的难题,并且成为《拂晓长春》中的地下工作者进行秘密活动的重要环节,成为作品反复书写的关节点。面对这一局面,国民党军一方面是搜刮民众储存的粮食,巧取豪夺,一方面又大做粮食投机生意,发“战争财”。为此,身在围城之中,以茂昌大药房为掩护身份的中共地下支部,他们的许多工作都是和解决粮食危机、解饥民于倒悬之苦有关的。他们发动了上千群众参加的大规模抢粮事件,却没有充分估计到敌人的残忍歹毒,遭遇开枪镇压,为减少手无寸铁的抢粮民众的流血伤亡,关键时刻,地下党员高玉璞挺身而出,自我牺牲,以自焚的方式制止了事态的扩大。接下来,为了及时地向城外的围城指挥部报告城中饥民的危急状况,建议前线我军对出城难民网开一面,避免更大规模的市民饿毙死亡,“瘸舅”和高宝山将秘密报告藏入体内,冒险出城,并且使得围城我军及时改变了对出城饥民的应对政策,放饥民出城就食,组织对饥民的赈济和接收。在粮食殆尽的时刻,“瘸舅”又护送高太太一家和牺牲了的烈士周西同的遗孤逃出长春,并且亲身感受到了大批饥民饿毙的恐怖。

拂晓时分,斗争分外激烈复杂,“瘸舅”们的任务也分外沉重。他们要为围城部队提供药品,要为争取守城部队火线起义传递信息,同时还要和国民党特务系统进行暗中的殊死较量。甚至,在长春解放以后,“瘸舅”和李云凡因为地下党的牺牲惨重,外部的联络关系又一时接不上头,无法证明自己的革命者的身份,遭受新的磨难。同时,《拂晓长春》中的地下工作,也缺少那种文艺作品中表现秘密工作常有的传奇性,和以小的代价获取大的胜利的欣喜,缺少对地下工作者的神机妙算、从容淡定的渲染和刻画。相反地,从事秘密活动的金子明、周西同、“瘸舅”、刘胜、李云凡等,都是些食人间烟火、犯常人错误的普通人。从精神状态上来说,他们都是优秀的地下党员,都是以革命利益和民众利益为第一选择,不惜自我牺牲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他们经常会显得很笨拙,很无奈,破绽百出,穷于应付。付出并不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会犯似乎是最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牺牲也往往会在最不应该发生的时候发生。苦心积虑地安排的调动敌人南下的假情报,没有将敌人调虎离山,反而是暴露了自己的组织线索,招致了敌人的顺藤摸瓜,同志被捕。截获了敌人要杀害战友的紧急情报,“瘸舅”和身经百战、才能过人的敌工科长刘胜,精心策划,组织策反,要在最后关头抢救自己的同志,没有料到,不但没有能够把金子明、周西同等从屠刀下救出来,却暴露了自己,造成新的损失;刘胜在作品中几次从敌人魔爪下死里逃生,转危为安,却在距离我军阵地一步之遥的关口丧失警惕,死于敌人的诡计,落入白灰池中牺牲。面对已经露出可疑的蛛丝马迹的“傻子”,“瘸舅”也未能抓住契机,追查到底,错失良机,放虎归山,结果留下致命的隐患,也造成了“瘸舅”自己的死亡。

缺少了神灵护体、光环罩身,缺少了料事如神、稳操胜券,也失去了峰回路转、绝处逢生和“最后三分钟抢救”,而是一错再错,伤亡惨重,《拂晓长春》为我们展现了地下工作的另一种风貌,这是贴紧生活真实的,也是更让人相信和愿意接受的。由此,作品中出现的必要的和似乎不那么必要的牺牲,应有的和偶然的失误挫折,都带给我们新的启悟,也让我们对历史的艰辛,对生命的艰辛,有了新的感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