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盛世农民戏灯官

2009-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祁凌霄 于海宁 我有话说

“穷乐呵”固然有理,但若看不见饭碗里的油星子,乐呵也就成了农民的奢侈品。盛世闹春,太平有象,失传已久的民间文艺之花,如今在富裕的土壤里疯长。

“灯官好,灯官妙。听我把灯名报一报: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羊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谷丰收灯,六国封相灯,七财子禄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

,十面埋伏灯,这个灯,那个灯,灯官我一时报不清……”

元宵节放灯的时候,河北省青县王胜武屯的大人小孩早早围上了广场。他们抻脖子搓脚瞪眼,盼着灯官出来,也给“大老爷”出个段子,找个乐子。

灯官来了!人群里有了骚动,打扮入时的大闺女小媳妇你捅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叽叽咯咯笑得花枝乱颤,小孩子开始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抢玩物,嘎小子们憋了词儿,跃跃欲试。

一面大锣,两厢鼓吹,三班衙役。灯官坐在竹竿上,竹竿儿嘎吱嘎吱地响,帽翅儿忽闪忽闪地摇,一边高举着他那把茶壶嘴对嘴儿,一边朝人群挤弄眼儿。这位“县太爷”有谱啊!

“今天大老爷我出巡,你们百姓有什么冤情都给我报上来!”

“老爷,我有冤情。我家地垄上长了棵蓖麻,长得旺,都扑拉到别家地里去了,您说,这蓖麻子是我家撸还是他家撸?”没等大老爷话落地,难题来了。

“你俩谁也不能撸,你俩让老爷我撸。”灯官不慌也不忙,断了案子,占了便宜,还逗得老少爷们哈哈大笑……

这就是灯官,像二人转,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小品。太平日子的时候,灯官曾经逗乐了多少代庄稼人,绽放了多少新春开心的笑啊!如今,人们盼着再把这个逗乐的“小品”拾掇起来,盼着全村老小一起乐呵乐呵。

64岁的公安员费绍祥身体不再灵活,已经坐不动竹竿了。三十多年前,他可是条好汉,坐在竹竿上演灯官,围着青县县城转,好几台摄像机对着他录,好几个婆娘追着他出难题。“老爷”那个得意啊,占了便宜逗了乡亲,他乐得从竹竿上一侧歪。笑声还没有落地,脑袋快撞地了。费绍祥双腿一叫力,手一借劲,腾一下,又把自己甩上了竹竿。帽翅突突乱抖,他却还是他,灯官还是威风的灯官。人们更乐了。

三十多年后,费绍祥老了。可他还是那个大嗓门,还有那个冲劲儿。他找到镇里老文化站长董宪璞,老哥俩合计,日子好了,灯官得拾起来。正好,村民白中凯也懂,也正是费绍祥三十多年前的年纪,他来演灯官。老哥俩又找村支部书记合计,演灯官需要钱,一面大锣要价就两千八,县大老爷的行头也得一千多。村上富了有钱,百姓乐呵,拨!村支部书记大笔一挥。

要找演员,要维护治安,要有操持班子,这些都没犯难。

准备妥了,排练熟了,打扮好了,铜锣响了。演!

这一演演得日子红红火火,演得农民前仰后合。

我们赶到王胜武屯村支部时,疑惑是来到了乡政府大楼。高大的办公楼,宽敞的大院,气派的办公室,院子东面还有一栋独立的楼――文化站。想象不到,这是村委会办公楼!

不少韩国人在这个村扎了根。比如费绍祥的老伴,她为客人敬酒,当地方言说得很地道,可谁也不知道这个中国媳妇却是韩国人。韩国有不少企业在这里,是沧州引进外资的样板儿。韩国企业解决了农民的就业,给国家交纳税金,这个村也富得流油。

也正是富裕起来的村民,才有能力去闹元宵戏灯官。这个村还蕴含着许多文化细胞,老文化站长董宪璞自己编写了近三百页的民间谚语集,还和县文联主席韩雪等人编写了《马厂镇志》;这里有一位残疾人,多年坚持写诗歌,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刚才陪客人喝酒的“老小伙子”,也曾是这个镇的乒乓球冠军……

费绍祥们还要恢复“什不闲”,那是比灯官难度还要大的民间曲艺,是失传已久的瑰宝。他还和韩雪商量,想请高人写点新词儿,把农村和农民的新变化写进演灯官的台词。他们还想把灯官、秧歌、高跷、落子、花会、旱船等等民间曲艺都搬上他们王胜武屯的“大舞台”,想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露一手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