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可喜变化映计生

2009-03-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李志臣 我有话说

30年少生5000 多万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努力,山东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建国后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30年间,全省少出生5000多万人口,自1991年开始,先于全国7年进入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6.8‰、10

.3‰,下降到2007年的11.1‰、5.0‰。

据山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盖国强介绍,少生5000万人节约社会抚养费超过2万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财政收入总和的1.95倍。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使山东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人口总抚养比由1978年的68.5%下降到目前的33.7%,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前20年,形成了40多年的“人口红利”期(65岁及以上老人和14岁及以下少儿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在50%以下)。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为在“黄金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盖国强表示,出生人口的减少,提高了人均教育、医疗资源占有率,促进了群众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婚育观折射新变化

淄博市周村区前草村的朱莹莹和张乃奎结婚后,于2007年1月生育了第一孩子,按政策规定他们可以申请生育二胎,但看着村里人几乎家家都办起了小厂搞经营,80%的人家都买上了小汽车,朱莹莹两口子沉不住气了,俩人商量后决定,终生只要一个孩子,腾出时间来搞经营。可家里老人坚决不同意,小两口据理力争:“现在不仅要讲优生还得讲优育,能培养好咱这一个孩子就不容易了。再说光是生孩子养孩子,在家一呆就是好几年,别人家都成了致富户,咱们家可就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了,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吗?”一番话说得老人无可辩驳。朱莹莹拿着孩子的出生证明到村里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现在朱莹莹的心里觉得特别轻松,小两口正琢磨着上个啥项目,怎样走致富路。

30多年来,随着山东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深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人心,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现行生育政策已逐步为大多数群众所接受,全省合法生育率由1978年的60%以下提高到1995年以来的93%左右。

立足省情自加压

在30年的人口计生工作实践中,山东先后总结创造了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和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行政推动为主导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起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人民群众支持配合、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整体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和人均发展指标较低,仍是山东的基本省情。2007年,山东经济总量达到2.59万亿元,列全国第二位,但人均仅排第7位。“十一五”时期,山东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符合生育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基数大,大批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预计每年约出生120万人,净增55万人左右,控制人口数量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资料显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为1.21亩,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2%,人均淡水资源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人均林地面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山东人均受教育年限虽已提高到8.25年,但仍低于全国8.5年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11年的平均水平;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居全国第13位,人口素质和经济竞争力不强,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不相适应。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仍超出103~107的正常范围,个别县市区严重偏高,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患。

山东省确定,“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到2010年达到3万亿元,人均超过3900美元;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000美元以上。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以实现到2010年全省总人口不超过9600万,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9900万以内的人口控制目标作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