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北:应急谋远有信心

2009-03-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夏静 我有话说

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挡住荆楚大地前进的步伐。今年,湖北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中,已开工建设2635项,累计完成投资164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26.1%;1月份消费实现开门红,同比增长21.6%;金融形势持续向好,1月份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5倍,在中部6省中居首位。

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从东部沿海逐渐扩散到中西部。湖北

省委书记罗清泉对湖北的发展依然乐观。他说:“我们有信心、有志气、有能力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湖北今年不仅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将抓住机遇,弯道超越。”

正确决策化“危”为“机”

信心是干事创业的“内动力”,是博弈较量的“软实力”。“我们没有理由没有信心!”面对危机,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认为:湖北“内生型”经济特征明显,内需空间大,同时具有扩大开放的条件,科教、人才优势也很明显。今年,中央政策集中实施,沿海产业加速转移,中部地区“板块效应”日益凸现,为湖北带来了大好机遇。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继续正确决策,勇于担当,必将化“危”为“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湖北的影响刚一露头,湖北省委、省政府就审时度势,“应急、谋远”两手抓,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迅速成立全省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协调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落实项目策划、筛选和申报等具体工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统筹使用2009年至2010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500亿元,带动全省全社会投资1.5万亿元左右。

“打基础、管长远”。湖北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的应对措施:与近20个中央部委签订省部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滚动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全省79个县(市、区)前三季度实现GDP、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工作为湖北今年的“超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湖北省争取的投资约占全国的1/16;落实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全省金融机构余额达到9149.7亿元,比年初增长17%。另外,汽车消费回暖、钢材价格回升,为武钢、东风汽车等大型骨干企业的振兴提供了契机。

“两圈一带”后劲十足

“中部崛起”看“武汉城市圈”,国内旅游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沿海产业承接”看“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经济外贸依存度较低的省份,金融危机并没有动摇湖北既定的发展战略――“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相反,东部沿海产业的加速转移为湖北新一轮的大发展带来机遇。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武汉城市圈以其占全省31.2%的土地面积和52.2%的人口,贡献了全省60.7%的地区生产总值、63.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52%的地方财政收入,是湖北名副其实的核心经济区域。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和其他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一道,开始引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

湖北因此走到了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建“人才特区”,“科技成果股权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湖北相继出台。“武汉城市圈”的企业纷纷利用湖北的科技、人才、政策的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使产品“换代升级”,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一枝独秀不是春”,怎样使湖北的发展由城市圈的“重点突破”逐步向全省的“多点支撑、协调发展”转变,加快鄂西地区发展步伐?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鄂西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形成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想,最终出台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高到全省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速。谁能抢抓这个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

湖北适时赋予长江经济带新的内涵:以武汉为中枢,以宜昌、荆州、黄石等大中城市为节点,以沿江25个县(市)为依托,充分发挥传承和扩散功能,呼应浦东新区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东引西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沿江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产业走廊,加大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湖北“长江经济带”成为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现代产业密集带和物流大通道,成为促进“两圈”互动及协调发展的主轴。

重大项目强力支撑

“关键是要抓项目、抓投资”。这成为湖北省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总投资达100亿元的咸宁广东工业园已万事俱备,静待本月破土动工。1月至2月,咸宁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7%,在全省名列前茅。”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介绍说,“核电前期工程、赤壁电厂二期、杭瑞高速湖北段等等,将让咸宁成为一片投资热土!”

“今年,我们将启动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22个,年内完成300亿元的投资规模。”黄冈市市长刘雪荣介绍,“黄冈长江公铁两用大桥、黄州火车站、港口码头等一批项目将在年内陆续开工。黄冈市围绕武汉新港启动了15个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围绕长江岸线开发在建11家造船企业。”

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省2008年底和2009年拟新开工或续建的亿元以上项目共1853项,总投资15074亿元。今年1月,湖北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

高新产业彰显活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高新产业无疑是一支奇兵!200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04.94亿元,增长2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亿美元,增长46.7%。

今年,湖北又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力度优先扶持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实践又一次证明,湖北的决策是正确的。

日前公布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月度经济专报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光谷”财政收入8.76亿元,增幅30.1%,企业总收入168亿元,增长25.4%。曾经几乎空白的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等领域,也随着富士康、中芯国际等项目的投产,开始发力。

以增加产能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是武汉东湖高新区企业经营的“热点”。去年出口备受冲击的凡谷电子,潜心技术改造。元月份,该企业投资2170万元,实施数字移动通信天馈系列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生产的7.3万套产品当月即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

眼下正火的“3G概念”,也被相关企业抓个正着。目前,在高新区初步形成的较为完整的3G产业链条上,从信号传输到机站建设,从手机生产到内容设计,烽火通信、凡谷电子、多普达、迅彩科技等公司,纷纷借市逆势上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