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襄樊学院: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2009-03-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黄海、王守忠、敖四 我有话说

本报讯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襄樊学院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精神,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就业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多渠道促进大学生

就业和自主创业,成效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们的好评。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为积极引导支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襄樊学院在招生就业工作处成立了创业指导办公室,安排专人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并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争取取得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邀请当地工商部门、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该组织,面向社会招聘各行各业的创业精英,对学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服务以及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经过两年的探索,学校在襄樊市高新区、襄城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学校校内建立了三级大学生创业基地。2008年11月,学校率先在襄樊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了首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前不久又投入专项经费对100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进行了装修。目前,已有9家学生创办的企业入驻,解决了60多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提供了11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学校与襄城区科技局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基地目前也已启动。为增加创业机会,学校面向毕业生开放校内经营市场,为学生提供创业场所。毕业生在校内经营,学校免收管理费,因经营需要租借房间等设施,租借费用减半。

为解决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襄樊学院通过学校拨款和社会募集等方式设立了100万元的“襄樊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制订了《襄樊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首批30万元创业基金已开始发放。学校加大了对初创企业的补贴力度,对注册成立公司并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的毕业生,一次性给予500元经费补贴。学校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业,鼓励教师与毕业生共同创业,支持教师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并在政策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在制造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县域经济迅速发展的机遇背景下,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学校党委书记周应佳向全校毕业生提出了“到当地去,到县(市)去,到中小企业去”的口号。学校现已搭建起了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沟通平台,筹建了襄樊学院校企合作单位信息库,并举办了4期校企合作单位人力资源交流研讨会,组织了多家合作单位到学校招聘学生。学校通过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调动学校各部门走出去,主动走访了100多家的知名企业,加强了与各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扩大了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学校会同襄樊市人才交流中心和鄂西北人力资源市场,组织了针对本校毕业生专业特点的专场招聘会。学校还在毕业生中建立起手机短信平台,先后累计向毕业生发布了30多万条次的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发布的准确、及时和快捷,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实现就业信息共享,学校还以专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

为切实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学校积极做好“三支一扶”计划、村官计划和西部计划等国家项目的组织工作。一是主动与襄樊、十堰、随州等地区各县市组织部和教育局的联系,做好村官计划和资教生计划的宣传组织;二是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团省委联系,做好西部计划的宣传组织;三是大力引导毕业生在生源地实现就业,做好生源地公务员、国家基层就业项目、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四是开展“每一位资教生就是学校一张流动的名片”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优秀资教生事迹展,组织优秀的资教生回校参加座谈会,介绍成才的经验和体会。

目前,学校各学院正在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和就业动员,2009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的学生显著增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渠道加强了与襄樊市和西部地市的中小企业的联系,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学生签约率稳步上升。截至2009年2月底,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襄樊本地就业率已达到30%,比去年同期上升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