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

2009-03-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青松 我有话说

编者按:本刊1月14日刊出湖南大学章兢《人文精神:大学不能没有的灵魂》一文,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现刊出来稿《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

科学、人文、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科学求真,给人以理性和智慧;人文求善,给人

以信仰和关怀;艺术求美,给人以感性和激情。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从科学人文艺术融合走向追求真善美的人文实践,高等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弘扬科学人文艺术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

科学是人的科技理性的伟大产物,现代生产力之发达、人化自然之绚丽,无不凝聚着科学之伟力。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在人类精神发展史上,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艺术伴随着人类的精神、梦想而诞生,同时又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憧憬和温馨的梦。文学、音乐、绘画、舞蹈,艺术天空星光闪耀,美不胜收。盛开奇葩异卉的艺术苑囿,是世界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人类精神宝库永久的财富。

高等教育要塑造合格人才,就必须打破狭隘的急功近利主义的局限,回归大学的育人功能。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对大学生开展科学、人文、艺术教育,属于育人工程和德育工程。高校教育不只是赋予大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科学、人文、艺术教育,充实大学生心灵,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高校要致力于科学、人文与艺术融合,从而使学校不仅成为传播科学技术的知识殿堂,而且成为崇尚美德、追求高尚的精神家园。

人文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人文教育指的是文史哲融合的教育,广义人文教育是科学、人文、艺术融汇的教育,是文化素质融通的通识教育。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人文、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规律,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应站在科技发展的前列,在大学生中加强科学人文艺术教育,培育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人文精神。科学、人文与艺术融合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提高师生的境界,可以锻练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人文教育将科学、人文和艺术三者有机融合,突出人类历史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展现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类文明主题,一个根本性环节是要从人文教育走向人文实践,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生理想,养成和践行科学思维、健康人格和审美情怀。

人文教育走向人文实践要用真精神。高校教育要用心来管理,教师要用心来教学。教育家应该是关怀祖国命运的人,充满激情的人,爱满天下的人。人文教育走向人文实践要用真情感。方永刚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通群众都欢迎,其奥秘在于以真情打动人。主题鲜明,把握主旋律同时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用最新的事例来讲课,这样大家就觉得解渴。有学者用真善美评价方永刚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是他教学中联系实际事例,“善”是他教学中对党的创新思想的阐释,“美”是他教学中运用喜闻乐见的大众化语言。真善美是文史哲的核心,方永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明,讲好课,不仅是文史哲之技,而且是真善美之道。人文教育走向人文实践要用真行动。学校要强调师生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人文实践。人文教育有利于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和经过长期历史验证了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增进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当下人文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话题。人文教育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要发扬人文教育关注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理念,把人文教育孕育的爱心真正内化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理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安徽省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