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士官刘丽华:奉献爱心十二年

2009-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宇 我有话说

在安徽省繁昌县城的大街小巷,谈到南京军区某部三级士官刘丽华的名字,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刘丽华十余年如一日,关心、资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是他改变了敬老院原先破旧不堪的四合院面貌,让孤寡老人们住上了宽敞干净的楼房;是他让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温暖的阳光!

1996年初冬,刘丽华接到了入伍通知书,全

家人都沉浸喜悦之中。当天下午,父亲让刘丽华上街买点菜请亲友叫顿饭。在菜市场,刘丽华看到一位衣着单薄的独臂老婆婆艰难地从地上捡起别人丢弃的菜叶和零碎仪器,手背上还不停地渗着鲜血。他心头不禁一震: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军人了,理应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他赶紧走上前去扶起老人,帮助老人包扎好伤口。当得知她是附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杨阿婆且身边无儿无女时,刘丽华用父亲给他买菜的钱为她买了水果和营养品,并把老人背着送到敬老院。

在敬老院,看到老人们的生活设施很简陋,他的心头涌起一股热潮:一定要让老人们过上开心愉悦的生活!他询问了每位老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并根据老人们个人喜好做了详尽记录,制作成爱心卡片。

刘丽华来到部队后,训练、生活很紧张,但他每周都要给杨阿婆写信,嘘寒问暖。杨阿婆的腿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小刘跑遍驻地十多家大小医院,找来治疗偏方,寄到敬老院。很快,杨阿婆的腿就能活动自如了。1999年3月,85岁高龄的杨阿婆身体每况愈下,在弥留人世之际,硬是要见上刘丽华最后一面。小刘收到家乡民政局拍来的加急电报,匆匆请假赶到敬老院。杨阿婆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小刘啊,你就是我的亲儿子,没有你,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没了!”老人含笑而去。

1999年12月,刘丽华由于表现突出,转改了士官,也有了400多元工资。他根据爱心卡片上老人们的状况,定期寄钱寄药过去。每年探亲休假,他都要买些日用品到敬老院,看望每一位老人,为他们洗衣叠被、洗头洗脚、清扫卫生,和他们下棋、打牌,真正把自己当作这些老人的“儿子”。休假30天,他为老人服务30天,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生活也有规律了,而刘丽华却瘦了。休假期满,他和老人们告别时,老人们舍不得他,一个个都饱含热泪――

老人们乐意和这位“兵儿子”拉家常,每当有什么想法或遇到什么难处都要打电话给刘丽华,让他出主意想办法。“多年来,我和家乡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个付出、一个受益的一种交流,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种亲情。对他们的帮助,完全出自道德和良知。”

刘丽华用行动诠释了对孤寡老人全部的爱。夏天,酷暑炎热,刘丽华便给老人们送去电风扇;冬天,寒冷料峭,他给老人们送来棉衣棉被。

2001年10月,刘丽华无偿助孤老的事迹经《芜湖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邻县姑娘马玲从媒体上获知刘丽华的事迹后,主动找上门来要和他交朋友。刘丽华无私的大爱赢得了姑娘的芳心,通过两个月的书信往来,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此后,每次刘丽华休假回来,她都要和他一起去照顾孤寡老人。2002年11月,他们结婚了,一年后有了一个女儿。

妻子从不向刘丽华提出什么要求,而是带着年幼的女儿,一方面照料家中年迈的双亲,一方面利用工作之余替刘丽华为敬老院的老人料理生活事物。5岁的女儿也懂事了,时常跟着妈妈到敬老院。妈妈在帮助老人们洗衣洗被,她就央求老人们讲故事,和老人们尽情玩耍,往往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

入伍以来,刘丽华从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从没有私自在饭店吃过一顿饭。刘丽华的工资津贴除日常开支外,全捐给了敬老院。粗略地算,资助孤寡老人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已达2万余元,而自己一家仍然住在县城40年前的老宅里。

刘丽华感动了繁昌县群众,大家纷纷捐钱捐物帮助这些孤寡老人。2006年3月,老人们都睡上了“席梦思”;2006年7月,老人们用上了“春兰”空调;2008年元旦前夕,在县民政局的努力下,老人们全部住进了崭新的公寓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