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基层就业路有多远

2009-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扶庚 我有话说

最近一段时间,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会越来越多。虽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渐加深,今年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依然使人感受到了寒冬里的温暖。

全社会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浓厚氛围中,仍有不少人不断发出善意的提醒,希望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有专门机构进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只有22.6%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85%以上希望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工作,65%以上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于是,有专家分析说,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后,人们的观念并未完全发生转变,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一些大学毕业生也不把自己当普通的劳动者来看,不愿放下身段来主动适应社会分工对不同岗位职位的需要。

应当说,这项调查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也的确有一些毕业生还没有转变就业观念,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然而,基层就业的现实可能性有多大,通往农村就业的路有多远?现实情况是,在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面前,虽然到基层就业已经成为众多毕业生的现实选择,但基层并没有专家在象牙塔中想象的那样美好,可以给众多的毕业生都吃上定心丸。

在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面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究竟还有多少容量可以接收大学生,实在难以估算。

许多毕业生非常希望到基层当教师,县乡两级学校也的确需要,但很少有人能够实现教师梦。中西部某县的很多中小学近年来没有高校毕业生补充进来,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学校负责人和教育行政部门努力争取多年仍然无果。问题很简单,就是这个只有20万人口的小县,近几年时间已经累积了几百名待岗的大学毕业生。在干部超编严重的基层,要想增加几十名教师名额,其他部门就会面临巨大压力,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只好维持现状。此种窘状在基层绝非个别现象。

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难度更大。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的影响下,大学生“村官”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地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措施,不少毕业生也的确想到农村做出一番事业。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把农村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还不十分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1642个县,乡镇总数38290个。乡镇部门和乡镇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使每个乡镇都能解决10名大学毕业生,其总数也十分有限。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有相当多的农村大学生都是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很多家庭都是倾其所有或举债供孩子上大学,如果毕业之后回到农村,依靠微薄的收入或补贴不知道何时才能还完债。从长远来说,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新一代的大学生应当大有可为,为更多吸纳大学毕业生,理应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国家明天建设的主力,关心他们的就业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因此,社会各界应当拿出足够的真诚,特别是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从制度层面改善基层工作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状况,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尽量缩短他们到基层就业的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