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巴马欧洲之行“略有新意”

2009-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李力 我有话说

随着4月5日欧美峰会在布拉格的召开,美国新任总统的首次欧洲之行进入了尾声。在过去4天中,奥巴马与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亲密接触”,旋风式地访问了英国、法国、德国和捷克等4个国家,并参加了二十国集团、北约和欧美领导人会晤等3场国际峰会。作为极受欧洲人追捧的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其所到之处无疑成为了最耀

眼的明星,然而欧洲领导人与这位美国明星总统握手言欢的画面,是否预示着跨大西洋关系已迈过“重要节点”迎来了“暖春”?

回顾布什政府执政的8年,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政府和致力于有效多边主义的欧盟之间麻烦不断。欧美各行其是、渐行渐远使双方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国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泥潭,欧盟在中东和伊朗的斡旋几近穷途末路。面对日益繁重的全球挑战,美国似乎意识到,“在全球再也找不到比欧洲更有效、更可靠的伙伴”,而欧盟也更加确信,“只有作为美国最亲密的伙伴,欧洲才能在全球发挥更大影响力”。正是基于双方的反思和现实需要,美新政府摆出了“痛改前非”的姿态,不断向欧洲伸出橄榄枝,而欧盟则迫不及待地为奥巴马胜选“集体狂欢”。

正如一位德国官员所说,欧洲人对美国新政府的期待源自对布什政府的失望,即便奥巴马改变的只是讲话的语气而不是立场,但人们至少看到了其中的“变化”。然而,姿态上的“变化”能够调和欧美间的分歧吗?以加强金融监管为例,作为本轮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以法、德为首的欧盟大国再次感到了受制于人的切肤之痛,不惜与美国公开争夺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话语权。在反恐问题上,虽然欧洲盟国最终表态支持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新战略,并同意增兵,但欧盟对奥巴马的阿富汗新战略明显持有怀疑态度,所谓增兵的决定也仅限于阿富汗选举期间,且随着美国投入更大兵力,阿富汗外国军事力量还将进一步“美国化”。

从奥巴马上台开始,欧洲就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欧盟只有更加有效地配合美国解决全球性问题,才能防止美国重新走上单边主义的老路。从认领关塔那摩囚犯,到阿富汗反恐,欧盟国家均在努力展示“积极配合”奥巴马政府清理“烂摊子”的愿望,不过这种“配合”是有条件和底线的。为此,尽管外界已从欧美近期发出的善意信号中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但跨大西洋两岸仍在相互观察和试探。正因如此,奥巴马在借助自己的“人气”,部分实现了此次欧洲之行目标的同时,他不得不在气候变化、东欧导弹防御系统和贸易保护等问题上接受欧洲的拷问,与此同时,背负着经济衰退、制宪危机和换届压力的欧盟,要想成为美国的“平等盟友”,也还有大量的功课要做。

(本报布鲁塞尔4月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