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导弹夫妻:大海深处射长箭

2009-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毛敬雄 于贵民 史红玉 我有话说
他们是一对并肩作战的亲密伴侣。丈夫100余次参与和指挥多型导弹水下发射试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妻子负责导弹试验遥测系统,参与完成多项重大装备科研课题,5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他们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水下伉俪。夫妻双双40多次随潜艇下潜,携手奋战在大海深处,在充满惊险和变数的试验环境中,一次次完成

导弹水下发射试验任务。

他们,就是被誉为“导弹夫妻”的海军某试验区司令员胡文萃和他的妻子、高级工程师邹青。

扫除潜射“拦路虎”

那年,我国新型潜射导弹试验在北方某海域展开。不料,试验失败了,众多探究原因的导弹研制专家一筹莫展。时任助理工程师的胡文萃坐不住了,他和方世武、李艳等战友主动请缨,找来图纸资料,没日没夜地琢磨。“这是工业部门的事,你操哪门子心?”在当时一些人看来,产品本身的问题,不关部队的事。胡文萃和战友没有理会种种非议,经过大量推理、运算和试验数据比对,最终找到发射失败的原因。紧接着,他们大胆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技术方案,很快成功扫除潜射导弹发射试验的“拦路虎”,胡文萃荣立二等功。

20多年来,胡文萃在研究室主任、试验区副参谋长、总工程师、副司令员、司令员等多个岗位任职。变迁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追求。他与战友们一起,先后攻克上千个装备试验难题,完成80多项科研试验任务,全部赶超国内先进水平。

巾帼不让须眉。浩瀚的大海同样给邹青宽广的舞台。一次潜射试验,存储数据的“黑匣子”被打捞上来,可“黑匣子”里所有数据都被“归零”。拿不到数据,发射导弹就等于打了水漂。邹青心急如焚。多少个不眠之夜后,邹青终于找到“黑匣子”自动将数据“归零”的原因。后来,研制单位采纳邹青提议,给“黑匣子”增加了“数据保护”功能。

不能对不起参战将士

胡文萃在试验中敢于坚持原则,不唯上、不盲从。

2003年,某型导弹定型试验。由于该型导弹技术上相对成熟,有关单位为了赶进度、保安全,提出只对其中1枚导弹进行大射程试验、其他几枚只打“小射程”的试验方案。对此,主管试验的副司令胡文萃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打小射程,一些战技指标就得不到充分验证,把这样的导弹拉上未来战场,是不负责任!”在一次技术方案讨论会上,他拍案而起,一再坚持。大家终于形成共识,重新调整试验方案。20多年来,胡文萃始终把导弹可靠性作为试验硬杠杠,导弹不符合发射条件坚决不同意试验,试验不达标坚决不签字。他说:“我不怕得罪人,我就认准一个理,不能对不起参战将士!”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事关战斗力建设的问题上,邹青和丈夫一样,眼里从来揉不得半粒沙子。

一次导弹试验前的技术测试,邹青在判读数据时,发现参数变化异常。经过分析,她郑重地向有关部门提出质疑。“怎么可能?!”一位和导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专家断然否认。邹青据理力争。最终,那位老专家检查发现了遗漏,心悦诚服地做了修正。

我们死何足惜

在海军某试验区,官兵们都知道司令员胡文萃是个“拚命三郎”,为了试验可以不要命。

潜射导弹试验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国外同类试验曾出现多起死亡事故。工业部门的参试人员在出海前,单位都为他们购买了高额保险。

1989 年,某型导弹模型弹试验,发射系统已进入待爆状态。可在对弹体做最后一次检查时发现,用来配重的水体出现渗漏,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此时,发射筒里装有数百公斤烈性炸药,其爆炸产生的能量,能将数十吨重的弹体弹射出水面100多米高。万一操作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我去!”胡文萃站了出来。现场所有人都撤离,数百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发射筒。10多分钟后,浑身湿透的胡文萃爬出筒底……

这年初夏,某型潜射导弹发射试验即将开始。胡文萃是此次试验的艇上发射副指挥员,妻子邹青是遥测系统负责人。

“你们夫妻俩还是别同时上艇,这样做太冒险。”邹青所在的研究所领导找她商量。邹青负责的数据遥测系统,要测量导弹发射瞬间数百个参数,这个战位她最熟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一再坚持:“换谁都行,我必须上艇!”

面对巨大的风险,海军和基地领导关心胡文萃、邹青夫妇,多次劝他们夫妻俩留一人在岸上。可每次试验,他们依然“夫唱妇随”。一次重大试验前夜,试验区政委安志强劝胡文萃留在岸上指挥,安志强说:“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总得有个人照看孩子吧?”

面对组织和战友的关心,胡文萃的回答掷地有声:“只要试验成功,我们死何足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