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昂首前行

2009-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肖鑫 我有话说

思变,让“龙头”昂起来

军事学科,在军医大学有着特殊的地位,被称之为军医大学的“龙头”。

卫勤是个软学科,没有现行的、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卫勤学作为一个学科,如何适应建立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满足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实现传统卫勤理论的创

新、保障机制和手段的改进,真正把软学科搞“硬”,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从建系之初发展到如今的初具规模,实现了巨大跨越。为了让“龙头”真正高昂起来,卫勤系在详细听取、采纳全系教职员工的建议的同时,多次组织专家充分论证,明确了卫勤系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即:打造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创建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奠定在全军卫勤龙头地位。

为实现这些目标,系党委提出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姓军为战的信念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动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原则不动摇;在发展模式上,要实现“三软”到“三硬”的转变,即将“软环境”转变为“硬支撑”,将“软要求”转变为“硬指标”,将“软学科”转变为“硬实力”。新年伊始,该系就以教学训练为中心,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围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先后就出台了《卫勤系教学组织规范》、《卫勤系督导管理规定》等5个文件,每份文件做到有要求、有举措、有奖惩,大大地推动了这个系的教学训练工作。系里还根据任职教育转型的现实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课程改革,分类编写新的任职教育教材。

这一系列举措,为卫勤系科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收获。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两个学科已进入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卫生勤务学以优异成绩通过总后“530工程”。前不久,该系1项教学成果已通过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评审。在全军组织的“十一五”医学卫生科研项目评审中,该系获得了全军唯一的、卫勤专项1项,科技攻关项目5项,获得的项目数及经费,位居全军卫勤界首位。

整合,让学科强起来

2008年11月20日,对卫勤系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该系“卫生勤务学”学科整合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这个由卫生勤务学教研室和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自由“联姻”的、新的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呱呱落地。

系党委在现行编制未变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将两个学科进行资源整合,根据“以战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将原来的“室所合一”整合成“两室成所”,并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他们按个人特长、兴趣等,组成重点项目的工作组进行集智攻关。

系主任贺祥介绍说,两个学科主动“联姻”整合,使卫生勤务学学科发展更符合客观规律,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科研力量条块分割、资源难以共享、教研室发展不平衡、人员忙闲不均等问题,能大大加快该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他们把卫勤系和学校军事学科的发展作为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之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大胆创新工作机制,面上工作以目标为牵引,具体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牵引,规定每星期系领导现场办公一次,4位系领导每周到各联系的教研室,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带回系里集体研究解决。

同时,全系还千方百计筹集50多万元经费,统一对系公共平台和办公场地进行修缮,为广大科技干部创造了一个舒心、宜人的工作环境。系副主任田文华教授对记者说,为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卫勤决策支持实验平台,拟筹集700多万资金,并腾出了一层楼面,由系里统一规划,根据建设军队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准备建成集勤务、技术、装备一体化的卫勤决策支持平台,包括建模、装备和软件工程等7个实验室。实验平台建成后,要面向全校和全军开放,切实做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

现代化卫勤决策支持实验平台的建成,也为卫勤系实现“三软”到“三硬”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前不久,总后卫生部已正式发文将该研究所作为总部的常设智囊机构,这标志着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真正成为“八一”队领军方阵,并将服务总部,服务全军。由该所提出的“关于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理论研究的建议案”,已被总部列为指令性任务,正式下达给该所。目前,研究所信息化卫勤、非战争卫勤保障理论和反恐演习3个工作组,都引领着全军在这3个领域的重点研究,初步确立了该研究所在全军的领头地位。

加压,让人才活起来

去年下半年,原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熊林平博士,毅然拒绝了国外导师对他盛情邀请,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回到了卫勤系。

“工作生活在卫勤系十几年,我对卫勤系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很难割舍。”熊博士深情地对记者说:“我必须拿出百倍的努力,把自己在国外的所学,尽快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良禽择木而栖。清贫的卫勤系却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热爱军事学科的佼佼者。

“现在,在卫勤系这个环境里工作就是很开心,我每天工作心情都很舒畅。”系副主任、著名的卫勤专家陈国良教授这样对记者说。

原卫勤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曹广文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在卫勤系这块沃土中不断成长,去年他荣获了总后科技“银星”,实现了学校军事医学“三星”人才的新突破。采访中,他满怀感慨地说:“现在我的编制尽管不在卫勤系了,但我永远是卫勤的人!”

是什么让他们深深地热爱着卫勤系?答案就是,系党委有爱才之情、惜才之心和用才之举。

去年底,他们制定下了《卫勤系科技干部年度述职考评实施方案》,首次在全系按照初、中、高级职称不同考评标准,实施了科技干部年度述职考评,真正以年度考评结果作为科技干部立功受奖、晋职晋级、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干部队伍活力。这一创新举措,被学校政治部转发。

他们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全力以赴鼓励青年人成长成才。去年年终总结,系里3个三等功荣立者都是年轻人。

为了给青年科技工作者压任务、给担子、搭舞台,系里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资助年轻人搞教学改革课题,拿出30万元做青年人才培养基金。

新机制带来新局面。军事教研室主任顾志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全系已真正形成了“成才有动力、无为有压力”的竞争局面。军事教研室作学校的军事共同科目的教学单位,现在年轻教员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