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州大学推出“学士后”制度

2009-04-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陆健 通讯员 孙丽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陆健通讯员孙丽)在学校深造的同时,还可以拿工资,不再为急于就业而发愁――近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卢,在校园网上看到学院招收“学士后”、“硕士后”科研人员的启事后,马上报了名。

据悉,温大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设立的科研助理岗位共招收15名本科生、

10名研究生,全校相关专业学生可自愿报名。导师从中挑选部分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担当助手。上岗学生一方面帮助导师搞科研,另一方面在岗继续学习。科研助理可获得相应的报酬,本科毕业生每月工资不低于1200元、研究生不低于2000元,其相关费用由聘任教师从各自的科研经费中支出,并签订合同。合同一年一签,一般不超过两年。考上研究生或找到更好工作可依正常程序解除聘用合同。此举一出,立即引起各方热议。

记者了解到,该校推出“学士后”、“硕士后”举措,是受一位学生经历的启发。2008届本科毕业生小蔡去年考研没考上,找工作也耽误了,他的导师黄少铭教授知道后,特别安排他留在自己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准备考研,并给他一定的生活补助。今年小蔡虽然上了一所重点高校的复试线,可他仍选择留在温大追随黄教授搞科研。他觉得今年学校此举很适合像他这类有就业缓冲需求的学生。

该院党总支副书记黄兆信说,“学士后”、“硕士后”的提法是借用了“博士后”的概念,指学士、硕士毕业后帮助导师搞科研,上班时间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正式员工,而是临聘人员。他们可以通过“学士后”、“硕士后”科研岗的锻炼,依靠学院的师资和科研力量,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

该学院有关负责人认为,设立“学士后”、“硕士后”旨在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提供平台。该学院一位学生坦言,今年的就业压力大,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直接就业有难度。学院科研团队和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聘“学士后”能积累经验,为找工作打基础。

对于“学士后”、“硕士后”的设置,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志宏认为,能提供给这些毕业生一份工作,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有一定收入,同时可以获得职业经验,显然可以帮助他们既渡过求职难关,又提高就业能力。这对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学校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高校在岗位设置上要应尽量贴近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以后就业打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