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展现生态意识的觉醒

2009-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尹萍 我有话说
3月18日,备受关注的主旋律电视剧《绝地逢生》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完美落幕。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在今年央视农村题材影视剧中取得了收视率最高的佳绩。剧中讲述了山区农民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治理,发展绿色经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动人故事,被评论家称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写照和“新农村戏”的代表。近日,笔者专访了该
剧导演胡?。

许多观众对这部电视剧印象深刻,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当胡?在去年3月14日接到剧本时,除了是一个少数民族农村题材、有几个原型人物之外,和后来的剧本几乎是不一样的,当时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胡?回忆说:“2008年4月,总制片人、央视影视部副主任傅思和我、制片等一同前往贵州,实地了解原型景地――乌蒙山地区。在与贵州省委宣传部领导的会晤中,傅思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对此片的设想:其一,这个选题非常好,但要将跨度打开,不要仅局限在一个原型村落或地区,要反映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要把这部戏拍成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缩影,拍出史诗感;其二,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十分艰难而又伟大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观念变化,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心路历程,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这是这个片子所要诉求的核心。他的想法得到贵州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也使编剧和我看到了这部戏成功的希望。”

《绝地逢生》取材于贵州省乌蒙山区,这里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为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在这里土地稀缺到什么地步?胡?讲述了这样一个当地广为流传的笑话:一位农民辛苦开荒开了8块地,一会儿却发现有一块无论如何找不到了。直到要回家了拾起地上的草帽才发现,那块地就盖在草帽下面。虽是笑话,却透着辛酸,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劣可想而知。然而这样的惨状正是多年前,当地人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致使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程度更高成为绝地造成的。直到今天,生态治理、发展绿色经济才使“绝地”重又“逢生”。

“30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农村、特别是像片中所反映的特殊地貌的山区,做了大量的扶贫工作,政策也一直在调整变化,可是很长时间里都收效甚微。最终还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的观念改变了,开始科学地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了生态的重要性,这才使我们的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胡?说。

通过拍摄《绝地逢生》,使胡?萌发了对生态题材的兴趣,“有机会和合适的剧本,我很乐于再次拍摄生态题材。”工作繁忙的他透露,目前他正在酝酿另一部农村戏,只不过这次是走“从农村走向城市”路线,是一部反映农民进城的创业戏。我们期待他下一部精彩作品早日问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