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接天艨艟向大洋

2009-04-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喻国英 陈劲松 本报特约记者 张庆宝 我有话说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诞生。

60年,一个甲子的轮回。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

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钢铁长城”。

60年,一个漂亮的转身。昔日的“黄水海军”,而今成为游弋于四大洋的“蓝水海军”――人民海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世人所瞩目。

要挽银河洗胡沙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与他们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与他们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苦难和屈辱往往来自海上。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人民海军的一位舰长,在谈到出访归来的最大感受时说:“海军如果被消灭,一个国家的屈辱史就开始了。”

有了人民海军,中国人才有了“要挽银河洗胡沙”的力量。

1950年5月25日,人民海军16艘舰艇向万山群岛守敌发起攻击。在历时71天的作战中,战胜了总吨位超过自己数十倍的敌舰艇部队,解放了万山群岛和广东沿海的全部岛屿。

1955年1月18日,人民海军148艘舰、艇、船组成的4个登陆运输大队,46艘护卫舰、炮舰和护卫艇组成的战斗舰艇编队,在兄弟军兵种的配合下攻克一江山岛。

在解放一江山岛后,人民海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解放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东沙和南沙等部分岛礁外我国海疆内的全部岛屿。

辽阔的中国海,从此竖立起新型铜墙铁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海军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同时,承担起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海空安保等多样化军事任务。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海军陆战队某旅辗转2000多公里开进灾区,冒着余震在大峡谷中穿行20多个小时,解救出数百名受困群众;2008年8月,北京举办奥运会,海军官兵协助进行水下安全检查,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立下汗马功劳;2008年12月,海军舰艇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成功护航35批130多艘次商贸巨轮……

水兵建功何止在海疆。在军事外交战场上,人民海军也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1985年11月16日,东海舰队特混编队,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南亚三国,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出国访问的序幕。从此,驰骋深海大洋,结交天下朋友,人民海军成了传播友谊的使者。

1997年2月20日,人民海军舰艇编队跨越浩浩太平洋,首次抵达美国本土圣迭戈港,受到美太平洋总部34名高级将领的接待。随后,我舰艇编队沿太平洋东岸南下,继续对墨西哥、秘鲁、智利等美洲国家的访问活动,在大洋彼岸掀起强劲的“中国风”,展示了国威与军威。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面临陆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人口爆炸三大难题的困扰。谁要立于不败之地,谁就要做好海洋综合开发这篇大文章。

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突显了人民海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根据《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l/3,其中领海面积为3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面积的总和;更有广阔无垠的大洋,等待中华儿女去开拓,去耕耘。

海洋,是中华民族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是我国连接世界、走向繁荣昌盛之路的生命线。人民海军,已成为我国和平与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踏天磨刀割紫云

“从小舢板到核潜艇”――人们这样形容人民海军装备的发展史。

海军某试验靶场,组建于1958年。这里常年刀光剑影。

人们忘不了靶场人进行的第一次舰舰导弹试验。由于技术不成熟,装载导弹的试验艇很可能成为操纵手粉身碎骨的疆场。生死考验面前,没有人退缩。王照奉、申爱华、朱耀洲等3位靶场人含笑与亲人和战友一一作别,毅然钻进发射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作砝码,在成功发射导弹后,庄严地写下“艇体强度和舱室防护可靠,可保证艇员安全”的试验鉴定。

那年,年轻的靶场人勇敢地担起我国水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一世人瞩目之举。为了这个目标,靶场人整整奋斗了15年,以顾守仁、李福才、龙笔虎等为代表的老一代靶场人,先后攻克引导雷达、数字传输、弹道测控等近百个技术难关。1982年10月12日,运载火箭从水下跃出,直刺蓝天。那一刻,世界为之震惊;这一幕,被靶场人永远封存在美好的记忆里。

有专家断言:测绘信息保障技术将是争夺新世纪全球战略控制权的关键技术之一。海军测量部队官兵常年与狂风恶浪为伍,与急流暗礁搏斗,从沿岸、近海到远洋,都留下过他们矫健的身影。为摸清未来海战场的“战斗诸元”,他们凭着超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无怨无悔丈量“蓝色国土”。

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精确海图。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轮“跃进”号首航,就因触暗礁而悲壮沉没。沉痛的教训,让海测兵深深明白,海图就是舰队的“眼睛”,人民海军要走向大洋,就必须有精确远洋数字海图。为此,海测兵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精确丈量海洋每一个数据。“1厘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海测兵眼里,“1厘米”却像万里长城那么长,每个数据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按照国际海道测量标准,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在海图上占有“1厘米”的空间。为了测好这“1厘米”,海测官兵们要跋涉千里坎坷路,登上悬崖峭壁,跨过礁石荒滩……

天津塘沽,这里曾是旧中国有海无防历史的一个伤心地。今天,中国唯一法定航海图书出版机构海军出版社就坐落在塘沽大沽口炮台附近。他们出版的2300多幅覆盖全部中国海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比例尺海图,行销全球60多个国家,为国家海洋开发、航运、科研、环保及外交斗争,提供有力保障,成为一个泱泱海洋大国伟大复兴的新见证。

60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造一流武器装备的总目标,“踏天磨刀割紫云”,在油水代换、直升机上舰、航空反潜、舰载反潜、作战指挥自动化、电子侦察和对抗、卫星通信、电磁兼容、海基战略核力量建设、水下对抗、数据链、远程警戒等方面,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军队空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人民海军的成长史,既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建设史,更是革故鼎新的练兵史。

人民海军诞生于解放全国的战斗中。面对血与火的威胁,时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的张爱萍要求对新加入海军的陆军人员按最低要求进行训练。他用手拨弄着电灯开关说:“就像使用电灯一样,只要教会开关就行。”

1956年,人民海军开始向正规化训练要效益。海军各部队按照统一的条令条例和训练大纲,叫响“港岸苦练、海上精练,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口号,扎扎实实开展技术基础训练。1957年,海军诸兵种逐步加强以战术训练为主的海上合练和远航训练。1959年,海军在穿山半岛参加联合渡海登陆战役演习,这是海军成立以后参加的规模最大、参训兵力最多的实兵实弹战役演习,为三军协同登陆作战积累了经验。

1976年,海军迈出远海组训步伐。潜艇率先跨出远航训练第一步,连续航行训练30昼夜。随后部队接二连三地组织远航训练,创造了海军潜艇远航新纪录。1980年,海军派出战斗舰艇编队,首次驶进太平洋进行远航训练;海军航空兵,首次飞抵南沙群岛上空。

1993年至1998年,为应对世界军事科技和高技术战争的新浪潮,海军练兵实现“三个转变”:兵种训练,由单一兵种训练转到诸兵种合同训练;战役战术训练,由战术思想单一的简单课题训练转到近似实战的复杂条件下综合课题训练;训练海区,由以近岸为主转到以近海为主。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浪潮拍打海军练兵场。海军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揭开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历史新篇章。

60年来,以打赢每一场战争为己任,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蹒跚起步,在改革中阔步前进,在履行新使命中跨越腾飞。

恩格斯说:“海军不仅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它就是一个现代的大型工厂。”新中国建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人民海军壮大的强劲支撑。

如今的人民海军,已发展成拥有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先进装备的部队,海军拥有各类作战舰艇的数量,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10倍;其武器系统也走上导弹化之路。由战术导弹、战略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起来、又有创新治军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海军,日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天涯一点青山小

60年来,党的领导,一直是人民海军破浪前行的灯塔。

组建初期,人民海军就明确提出,“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以工农为骨干,以陆军为基础,吸收大量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海军”的组织原则,在军舰上建立党支部,建立政治委员制度。

近年来,人民海军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事项的研究决定由过去单纯依靠常委会决策开始转向重视全委会作用的发挥;“建言献策”、“网上论坛”等活动,使普通党员的意见建议得到更多采纳,并作用于党委的决策之中。目前,一个统筹舰连、旅团、军师事务公开的工作格局,正步入万里海疆,孕育出勃勃生机。

“天涯一点青山小”。听党指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海军,注定要成为一支具有远大目光、宽阔胸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海上劲旅。

60年来,海军人才队伍伴随着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人才匮乏到人才辈出,在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史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2004年9月到2006年5月,人民海军先后4次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一份长达2万余字的《关于贯彻落实军委〈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了今后5年、10年、20年间海军人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这是人民海军人才队伍建设里程碑式的文件。从这份文件中,人们听到海军人才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脚步声。

一个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人民海军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一支由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组成方阵,正在形成人民海军强大的智力优势和潜在的防卫实力。

60年来的人民海军文化建设,为海军战斗力提升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早在1949年,受命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张爱萍,在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的同时,就着手组建文工团。4月建海军,7月建文工团;像建海军一样,文工团在“边打边建”中,迅速成长为一支融话剧、歌剧、歌舞、军乐、管弦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具有强大“软实力”的战斗队。

1953年,毛主席首次视察人民海军舰艇部队,在乘坐的海军“长江”号军舰上为人民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从那时起,“爱舰、爱岛、爱海洋”鼓舞着几代海军官兵献身海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形成“先锋”、“猛虎”、“雄鹰”精神和西沙、南沙精神;涌现出林文虎、邱安、王自重、王?、安业民、麦贤得、赵尔春、张达伍、蔡德咏、卜凤刚、萨本茂、刘志艳、马伟明、龚允冲、柏耀平、方永刚、朱桂全、冯理达、蔡一清等一大批英模人物。人民海军60年培育出的战斗精神,延续着同样一种使命:无论官兵怎么更迭,战场风云如何变幻,海军胜利的旗帜不倒,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不变!

60年来,在历届人民海军党委领导下,海军文化建设踏着时代的节拍,留下了一串串蓝色的航迹。军舰、铁锚、大海、沙滩、黑飘带、蓝披肩……这些海军特有的符号,如一朵朵璀璨的海上奇葩,陶冶着水兵的思想情操,丰富着水兵的精神世界,成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沃土。

伴随着人民海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海军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有了新的平台。从文化场所到文化装备,从高山海岛到万里海疆,海军基层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利用国家卫星信息资源,建起覆盖基层舰连的“蓝网工程”,让海军文化建设与时代接轨,从茫茫礁盘到北国哨卡,键盘点击,一览天下。1600多个陆勤单位和1400多间基层学习室可以同步上“星”访问,“天涯若比邻”已经变成现实。

60年来,人民海军文化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为海军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打开一扇又一扇新窗,铸起海军官兵永远不变的军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