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旅游消费券能带来什么

2009-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蕾 我有话说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未消散,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无疑是稳定经济形势、力保经济增长的急务和首选。为此,大家是各出奇招,既有着眼长远的治本之策,也有求解当下的权宜之计。发放旅游消费券,或许就是一种能

很快看到答案的选择。

“五一”前夕,各地旅游消费券的派发也进入高峰期。杭州市旅游部门近日将再发放1亿元的旅游消费券;北京昌平区政府宣布,总计2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将从4月25日小汤山温泉文化节开始,向北京及周边省市市民发放。

而在这火热派发的热闹里,消费券“变味儿”的消息也频频曝光:有媒体称,四川、陕西、苏杭等地旅游消费券纷纷现身交易网站,被卖家标价出售,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广东的一家旅行社干脆把平日的景点打折卡拿来,以“旅游消费券”的名义广造声势;一些地方的旅游消费券实际上成了商家的促销手段,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对此,一些业界管理人士坦言,旅游消费券第一次发放,制度设计还比较粗,有关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其发展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同样,旅游消费券要真正成为惠及人民的“新事物”,也还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需要人们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

毕竟,发放消费券只是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微观层面上的一种举措,而不是刺激消费唯一的灵丹妙药。决定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社会保障程度等等。要把握好这所有的影响因素并找出解决之道,无疑是个难题。此外,正如计划经济时期形形色色的票证一样,消费券也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所不同的是,一则是限制消费,一则是刺激消费。

至于这种刺激作用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对于有钱有闲的人来说,发放消费券,反而会产生所谓的“替代效应”,挤出部分私人支出,无法刺激消费。而对于收入水平较低者,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需求。总之,作为一种探索,各地也力图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近日有关部门已开始完善消费券发放制度,规范发放主体,确定发放人群,对旅游消费券交易行为进行治理,同时,从细部着手,比如规定领取旅游消费券时须留下身份证信息,等等。

纵览历史,为应对危机各国也屡次发放消费券,类型各有不同,效果也大小不一。在这场危机中,此举能在多大程度奏效,各国也都在寻找答案。比如日本,虽然经济学家和部分百姓对消费券政策质疑颇多,但是众院最终还是通过了“2万亿日元消费券”预算,决定每人发放12000日元的消费券。发放自有发放的理由。对于新形势下的种种新举措,请允许有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请为其留出足够的空间。也许,这正是我们应对这场危机所最需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