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次采油新突破打开推广瓶颈

2009-05-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甄澄 我有话说
近日,从中石油传来的好消息对我国石油的稳产、增产注入了新的信心: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所承担的“三次采油用新型聚合物研发技术”攻关此前获得重大突破,该项目荣获200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技术发明奖。

三次采油瓶颈难绕

对石油勘探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油田的开发方

式直接决定着油气采收率的高低。在石油行业,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入水、气,给油层补充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二次采油;而用化学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之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的石油,称为三次采油。

据专家介绍,在这三种采油方式中,三次采油是应用最为广泛,也是采收率最高的一种,特别在我国,它已成为老油田降低含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措施。进一步推广三次采油技术,对我国石油行业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这方面始终存在技术障碍。

首先,早期三次采油所用的聚合物主要是聚丙烯酰胺,但由于我国聚合物生产工艺设备还相对落后,使得国产聚丙烯酰胺质量达不到三次采油的技术要求,相关粉剂只能依赖进口,这大大提升了采油成本。其次,聚丙烯酰胺抗盐性能差,必须使用淡水配制,而油田的产出水一般矿化度高,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低且不稳定,往往造成大量油田产出水得不到利用还污染环境的尴尬局面。

据了解,技术人员在这方面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国内外耐温耐盐聚合物的研制没有取得进展。这一技术难题已成为我国推广三次采油难以绕开的瓶颈。

创新思路终克难关

如何攻克这一难关,真正推广好三次采油技术,成为摆在中国石油人面前的一道题目。而这道题目的题眼就是,创造出可以直接利用油田产出水配制的三次采油用新型聚合物。

一直以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所就开展了针对我国三次采油用新型聚合物研究的综合性攻关项目,这一项目依托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相关重点课题,历经15年艰难攻关,首次创新性的提出了采用梳形聚合物分子结构来大幅度提高油田三次采油用聚合物抗盐性能的分子设计思路,北京恒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据此生产出一种梳形抗盐聚合物(KYPAM),产品的优越性先后在大庆、胜利、大港、克拉玛依、华北及渤海油田的三次采油和深部调驱应用中得到了证明。该公司现已形成了每年4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聚丙烯酰胺生产企业。2005年,这一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出口海外过程中,产品还被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推荐为高质量产品。

“与普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相比,运用梳形抗盐聚合物分子能够在降低10%成本并保护环境的同时,让油田采收率多增加两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原油的可采储量。这使相关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我国三次采油的推广中发挥出关键作用。”项目负责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罗健辉深知其中的意义。

实际上,这一突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通过这种设计思路与工业化生产配套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三次采油用新型聚合物研发技术体系,为不断开发出适合不同油田油藏条件要求(温度、矿化度、渗透率)的三次采油用新型聚合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