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知识刻画的年轮

2009-05-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日前见到李友坤,他刚刚参加全国“争创”活动事迹报告团从外地到京。1月份,他获得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只有10人,是全国亿万产业工人的学习楷模。

李友坤是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隧道工高级技师,他原来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现在不过37岁。14年来参加了昆明西

园引水隧洞、渝怀铁路、杭州万松岭隧道、广州新光隧道、武广客专、厦深铁路等建设。他成长为专家型技术能手的经历,清晰地显示出知识的力量,刻画出一个普通人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的成长年轮。

新知识前的“新手”

1994年,23岁的李友坤成为一名隧道开挖工。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在这份别人看着又苦又险的工作中干出点名堂。这一想法,化作了不竭的学习动力。李友坤下班后从来不打牌看电视,而是着魔般地学习《隧道开挖》、《洞内爆破》等书籍。即便是出差在外,也从不间断。1998年,李友坤参加青工技术比武,获得开挖工第一名。

李友坤坚持“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多记”。他的衣兜里总装着笔记本,发现经验和问题就记下来,下班后反复思考,遇到不懂的就向专家请教,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的《不同危岩地段超欠挖控制》、《城市浅埋大跨公路隧道爆破震动控制》等论文受到专家的重视。

2002年李友坤第一次见到盾构机,立即被这一先进设备所吸引,进到高压舱忍受着强大的压力观察学习更换刀片的情况,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李友坤报名参加了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函授学习,并经常与兄弟单位的技术能手们交流。他还自学掌握了炮孔放样电脑软件、CAD制图等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一直处于隧道施工技术前沿。

十几年来李友坤记过上千本笔记。在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和行业技术竞赛中,多次夺得第一名。

技术优化的专家

李友坤不仅在施工中冲在前、干在前,还特别注重从细节入手,向技术要水平、要效益。

2005年,李友坤来到广州新光隧道工地。隧道原设计是明挖,征用土地拆迁费和商业赔偿费近乎天价。李友坤和技术人员一起,制定了将隧道改成暗挖的施工方案,不占用一寸土地,实现了按期通车,节约了上亿元征地费。在土方施工中,他根据原土层力学的要求,控制标高,防止超挖,减少砼的超灌,保证质量达标,提高了进度,节约了成本。

2006年,李友坤又临危受命,来到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2号隧道工地。一到工地就蹲驻在现场,研究开挖围岩,布置开挖眼距,控制开挖药量,将线性超挖控制在5厘米以内。仅一个月时间,就节约仰拱、衬砌混凝土2000多方,节约成本近90万元。

2007年,李友坤来到厦深铁路大南山隧道工地。隧道斜井水大坡陡,若不能有效地防排水,将极大制约施工进度。李友坤与项目部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了环向注浆止水法,有效防止了隧道涌水,斜井进度保持在每月250米以上,并创下了305米的新纪录。

年轻工人的良师

李友坤说:“我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无数老师的指导,现在我也要多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这是对企业、对老师最好的感恩和回报。”他结合地质情况和书本知识,总结了许多工作经验,走到哪里,就传授到哪里,热情对年轻工人传帮带。

李友坤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丝毫没有“名人”架子。在宜万铁路工地,李友坤不仅负责施工,还每周抽出两个晚上给隧道工上专业技术课。在厦深铁路工地,他手把手地教新员工抱风钻、拿喷枪。每一槽炮响后,都带着开挖班员工观察进尺、超欠挖量、光爆痕迹、岩石的块度、飞石的距离,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厦深铁路开工仅仅一年,李友坤指导过的开挖班已成为全线闻名的王牌队伍,施工进度遥遥领先。

如今,李友坤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和三处开挖培训主要授课和职能鉴定老师。经他培训的年轻工人数以千计,其中绝大多数都成为隧道和城市地铁施工的技工骨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