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背着爱飞翔

2009-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邮政报记者 霍仲滨 本报记者 杨亮 我有话说

春日里,北京崇文门街头滚滚的车流挡不住满树新绿带来的春意,闫志国用轮椅推着妻子张胜兰从楼群中平稳地走出,去观赏正在盛开的桃花。

如果不特别说明,没人会想到一脸忠厚的闫志国是既开过战斗机又开过民用飞机的“空中骄子”:也没人会想到服饰得体、面庞清秀的张胜兰已高位截瘫33年。

33年,爱情的坚守

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大地震的强烈震动之中,山墙倾倒在闫志国和张胜兰的婚床之上。被砸伤的闫志国,从砖石堆里把新娘扒了出来。从此,张胜兰胸部以下再也没有了感觉……

万米高空,歼八战斗机,仅一个转身,闫志国就可以从河北承德的群山之上飞掠过渤海。1969年开始驾驶歼击机的闫志国,在飞行中以灵活、机敏成为“空中骄子”中的佼佼者。1985年,中国空军首次进行飞行员等级评定,他成为第一批特级飞行员中的一员。而在生活中,闫志国却并没有灵活转身,而是开始了“负重飞翔”。

1977年之后,经过多次手术,张胜兰病情日渐稳定。那时,闫志国身边的朋友善意地提醒他,该做的已经做了,是否考虑一下重新组织家庭。闫志国知道,不是贴心的朋友不会对他说这样的话。的确,作为歼击机飞行员,需要一个能支撑他事业发展的家庭;作为农民子弟,家庭注重传宗接代……此时,张胜兰也提出:“志国,你对我已尽到了心。你还年轻,又是搞飞行的。为了你今后的生活,为了你的前途,我不能再拖累你……”

闫志国什么也没考虑,他选择了坚守――飞行的日子围着云彩转,休息的日子就围着妻子转。

33年来,张胜兰身体上从没有出现过瘫痪病人极易出现的褥疮。为了恢复张胜兰身体的机能,闫志国一遍遍地为她按摩麻木的肢体,一遍遍地扶着她拉吊环练力气。终于,张胜兰的双臂能抬起来,几个手指能动了!尽管企盼的奇迹并没有在张胜兰的身体上发生,但精神上的奇迹早已发生――闫志国和张胜兰仿佛武侠小说中的侠士,笑傲苦难。

一生,理想的坚持

“志国是为飞行而生的!”张胜兰骄傲地说。闫志国先后执飞的歼六、歼八飞机都是当时我国空军最先进的飞机。他33岁升任飞行团长,且驾驶歼击机飞行2700小时无任何失误,曾荣立三等功6次、二等功1次,1978年被授予“雷锋式干部”称号。

1995年,当闫志国因年龄限制不能再驾驶歼击机时,他转业到了中国货运邮政航空公司,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张胜兰,也一样开始了新生。1984年,她用双手夹笔一字一字“雕琢”成的7000字的自述性文章《她心中的歌》在《空军报》头版发表。从1986年开始,她用4年时间写出了长篇自传体小说《忧愁河》,小说在1991年由蓝天出版社正式出版。

不仅有文学创作,这对夫妻还开始了只为彼此的创作――从张胜兰重新学会写字开始,夫妻俩共写了400多封信,交流感情,彼此鼓励。也许正是这些信让闫志国对邮政产生了感情,转业后,他选择了收入并不高的邮航,开始驾驶运八飞机送邮件。

如果不是一个意外,闫志国7000小时的安全飞行纪录还要延续下去。2005年,闫志国被查出患有陈旧性心肌梗塞。2006年4月,邮航领导出于关心,将他调整到压力相对较小的飞行技术部,负责飞行员的技术标准制定和培训,培养邮航新一代飞行员。

上世纪80年代,张胜兰羡慕别人都有孩子,闫志国就从街上买回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布娃娃,在床上、书柜上组成一支“童子军”。而后来,它们都被“替换”了――如今,在他们家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种类型的飞机模型,这是张胜兰在最近几年培养的新爱好――她因闫志国的事业开始收藏飞机模型。

告别飞行,闫志国推着轮椅陪张胜兰散步的时光越来越多。满树桃花下,记者面前的张胜兰仪态端庄,比她57岁的年龄显得年轻很多。她对记者说:“我活着就靠一股精气神,这是志国给我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