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矿专雅集

2009-05-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尔平 我有话说

这个学校只办了一届,却培养出一批地质学俊彦,名声不小。今年是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即矿专)建校60周年。当年的12位学生在京小聚,一是母校甲子之喜,二是向90岁的老师祝寿。聚会由石油地质专家裘怿楠、陈靖梅夫妇召集,同学之间都是80岁左右的地质学者。这本是一桩好事,而席间更有美事:老师夫妇恰逢钻石婚之

庆,这是来聚会的人不知道的!2009年4月25日,这美事逢到家父身上。

1949 年10 月30 日,新中国甫建,急待扩展地质工作而地质人才十分缺乏之时,由谢家荣院士提议并组织,旨在快速培养地质探矿人才的矿专在南京成立。矿专的老师集矿产测勘处、南京大学地质学系、中央地质调查所和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专家,如谢家荣、徐克勤、李春昱、俞建章、李善邦、侯德封等,阵容强大。学校无寒暑假,学生根据专业安排,在校一年半或两年半不等。矿专走出了110余位地质工作者。在中国地质界,“矿专”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及物理探矿专业人才的标志,以干练、务实和成果卓著成为业界的品牌。

当时,父亲先任谢家荣先生普通地质学助教,后任李学清先生光性矿物学助教。父亲常说,矿专的老师都是饱学之士,或扬名于后,或知名于时,自己只是打杂,带着学生到野外实习而并未讲过课,忝列教席,实不敢当。而学生们却总尊称张老师。逢同学聚会或给高振西老师、殷维翰老师祝寿,父亲都高高兴兴地去。60年倏然而过,在京的老师大约只有一两位硕果仅存,耄耋学生与老师相聚,更为难得。

学者办事自然认真,而当石油地质专家甘克文掏出讲稿,颔首起立念着祝词,还是让人忍俊不禁。海洋石油地质专家谢展受同学委托,红纸上泼墨一轴松鹤中堂。两株老松嶙峋挺拔,两只丹顶鹤相伴翘首长鸣,古朴中显出活泼,瘦金体的字也写得好。中堂以“在京矿专同学”的名义送给老师。一时掌声阵阵,其乐融融。

老父也为聚会准备了两件纪念品,自己比较满意。一件是镶着镜框的结婚证书和结婚照。1949年的4月24日,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兰州探勘处举行了一场婚礼。新人“缔约良缘永结”,证婚人是处长孙健初,主婚人是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所长王曰伦和测量前辈周宗浚。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素来简朴方正,不允许探勘处的年轻人结婚大办。操办婚礼的人预先通知:来宾每人交款一元,既是礼钱又是餐费,在处里食堂聚餐,以示向新人张传淦、吴琦的祝贺。

这见证历史的结婚证书花团锦簇,色彩依然鲜艳,结婚照上永远是年轻的微笑。人们不由感叹岁月如逝水,淘尽风华。似乎当年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结婚证书不是由某部门颁发,而是操办的人自行填写办理,其法律效在60年前大约不敢肯定,而今天可以肯定的是,证书上的印章都是闪光的地质名人,本身就是一件文物了。

另一件是在唐山烧制的一对精巧小碗,碗上有纪念父亲90寿诞和父母钻石婚的铭文,另请地质图书馆老馆长常江写4个朱文行书,采用回文格式,左右可读:“寿高心清”。小碗见证的是现在,用这种寻常之物来寓意平淡是真、快乐是福。父亲送每位学生一对。

人生在世,求学,入行,成亲,生儿育女,退休,老有所为,重大之处仅有几步。老专家们庆幸这几步都平安度过。他们相聚,有历尽沧桑、心态平和的笑容,没有不可说的低语,没有慷慨言词,只是安静地交谈,多是询问同学的近况,儿孙,健康。午餐后握手而别。小聚充盈了人生圆满和内心的安详,何其之雅。

(作者为中国地质图书馆高级工程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