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临三大战略任务

2009-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和完成三大战略任务。

一、培育中华文化魅力

中华文化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源头活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要的战略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文化魅力。

培育中华文化魅力,首先要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形成的文化、外来文化三者并存,复兴国学和提倡西学的声音不时出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是复兴国学,更不是全面西学,而是建立与中国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匹配、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培育中华文化魅力,应该制定中华文化魅力培育规划。中华文化魅力蕴藏于中国人日常的生活方式之中,培育中华文化魅力,就是要从中国人日常生活方式中挖掘、发现和提炼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典型样式,如,中华美食、传统节庆活动、民间工艺、民俗风情、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加以整理、创新和推广,使之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的经典名片,增加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其他国家人民的向往和憧憬。为此,要制定统一的培育规划,确定培育项目、培育标准、培育目标、培育战略、培育途径和培育步骤等事项,使中华文化魅力培育成为一项组织性和条理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

培育中华文化魅力,需要建立有效的培育体制和机制。中华文化魅力的培育并非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领域、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种民间团体的事情。因此要培育中华文化魅力,有效地实施中华文化魅力培育规划,必须建立统一的培育体制,创新培育机制,形成以政府规划为主导,以其他相关政策为依据和激励,以各种非政府组织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渠道和政府扶持为补充的有效的培育体制和机制。

二、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

文化价值是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一个价值不大,或者其价值得不到充分展现的文化,是不可能具有强大软实力的。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并根据客观的需要和可能,创造文化新的价值形态。中华文化既是一个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现的文化,更是一个需要创造新价值的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第二大战略任务。

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就是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提出的新要求,按照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创新中华文化的价值形态,大力开发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外交价值等多种价值,以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巨大价值。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在国家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实际发挥的过程,也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社会的和谐度。文化作为一个社会共享的意义系统和价值观,是社会认同和和谐的基础。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提供价值观资源和基础,并通过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反映和表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文化条件,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中华文化资源丰富,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同时,要努力使中华文化向经济领域渗透,提高中国制造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为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文化支撑和文化动力。文化产业不仅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为社会高层次人才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引导,文化产业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三、提高中华文化国际贡献度

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大小,是决定文化软实力强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华文化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新的巨大贡献的可能,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可能还没有变成现实。提高中华文化国际贡献度,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第三大战略任务。

国际上所谓的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对中国近期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作为结果,中国影响力的自然增强。虽然我国文化软实力也明显地显示出提高的趋势,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还很弱,不仅与美国等西方文化软实力强国相比,就是与我国经济的国际贡献和外交上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相比,也是如此。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中华文化的声音还十分微弱,我国文化上的国际贡献度还有待提高。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仅有经济上的贡献和外交上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文化上的贡献。改变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国际贡献度和外交影响力的非对称格局,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刻不容缓。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要提出能够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共赢、责任与和谐,是我国一贯倡导的、也是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观;从世界各个国家的长远利益来看,也是最能够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加快推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使共赢、责任与和谐的理念成为中国发展的现实;特别是要进一步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使共赢、责任与和谐成为国际交往新的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新目标。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要推动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贡献智慧。进一步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类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文化走出去新体制,实施国际文化品牌战略,培养国际文化名人、国际文化著名品牌和国际文化著名企业,通过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有机统一的多种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彰显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积极参与人类和国际共同问题的研讨与解决,并积极提供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华文化智慧的解决方案。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还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化智慧的中国发展模式,为解决人类发展课题提供有益借鉴和启发。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并不是要眼睛仅仅盯着国际,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要能够切实地将我们倡导的价值观付诸国内发展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得以全面和充分的体现,并实际促进着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使充分体现中华文化智慧的中国发展模式进一步得到完善,那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能显著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同样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中华文化就能够为解决人类发展课题提供成功的范例。

(执笔:贾旭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