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宿映秀看变化

2009-05-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四次到灾区,六次赴映秀,今晚是第三次夜宿这里。

结束一天的采访已近黄昏,暮色四合中,我与同事投宿到映秀的板房旅馆。一间小小的板房有五个床位,每人每晚三十元钱,房间虽小,基本的用品一应俱全,有电视,有开水,床铺整洁。

晚饭前在房里休息,躺在舒适的床上,觉得很温馨。不由想起前两次来的情形。第一

次来,正是抗震救灾最关紧的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在这里争分夺秒抢救受难的群众,日夜兼程,累得实在不行了,就在露天野地里随便找个地儿眯一会儿,几个小时后睡醒了一骨碌爬起来接着忙碌。当晚在现场采访,深夜是部队的战士让出临时帐篷里的几个铺位,和我们轮流休息。那个时侯,每个人都很少说话,都有默契,各忙各的,互相体谅帮忙。

第二次来,各家各户都搭起了帐篷,有了安身之所,黄昏时候炊烟袅袅,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很多清理废墟的百姓都忙到掌灯才回家,哀伤还挂在脸上,但生活已经继续。夜里部队的驻地放起了电影,军民一家有了娱乐生活,还有卖宵夜的小摊生意兴隆。当晚借宿在乡亲用塑料布搭起的帐篷里,一夜安眠到天亮。

这次来,已经住进板房,还看起了电视,心里想,这是多大的变化啊。

用过晚饭,招呼同行的同事去看看夜里的映秀,他急忙收拾了手提电脑,准备随身带着出去,被老板看到,说:“这么沉还要背着出去啊,放在房里吧,放心,不会丢的,其他人的东西都是这么放的,我们这里每天住的人多了去了,没有一个人丢东西的。”于是就放心地把背包放下,我们俩出了门。

夜里的映秀,风还是微微凉的,阵雨还在下,空气清新,一路溜达,看到标明了24小时营业的小卖部、医院、超市,还有卡拉OK,风送来隐隐约约的歌声。路过一个网吧,推门进去,已经满座了,听老板说,附近施工的援建工人经常来这里,通过网络跟亲友联系,还有到此采访的记者,如果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就在这里将就一晚。同事说:“真没想到这才一年,映秀的设施已经这么齐全了。”老板肯定地点点头:“现在我们这里还真是什么都不缺了,学校、邮局、供电所、医院,该有的都有了。”顺着灯火通明的映秀大道走过去,路上有穿着警服的民警开着摩托车驶过去。中途看到西山坡上有四盏明灯高悬,爬上山坡才发现是我早前来过的映秀地震遇难同胞公墓,有四位老人在此守护,我们没有采访他们,彼此间也没有谈话,心里默默地凭吊片刻就离开了,怕惊扰了那些安眠的魂灵。

地震灾区重建见闻

回到住处已经深夜,洗漱后就上床躺下了,却一直睡不着,隔壁房间传来熟睡的?声。雨滴打在板房房顶上,噼里啪啦,一滴滴仿佛就打在我心上,头枕着胳膊冥想,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诗人,请把我此刻的感受写成一首诗:室内四面透声,屋外大雨倾盆,在白天采访过那么多鲜活有力的生命后,我更想在这样静谧的雨夜里看到那些逝去的灵魂,这绝不是冲动,我想认真地告诉你,这是对逝者的责任。

后来怎么睡着的不得而知,早上五点钟醒来,收拾一下神清气爽地出门去,沿街已经有卖早点的小摊开始营业,工地上也有工人开始作业,眼前所见,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生活再次让我动容。

(本报映秀5月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