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麦贡山村的笑容

2009-05-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步升(甘肃) 我有话说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曾随中国作家采访团赶赴陇南地震灾区。在前往铁楼藏族乡采访的路上,车子爆胎,接着,突发6.5级余震,顿时群山呜咽,大地抖动。我要求徒步前去完成采访任务,却被勒令返回,途中又遇山石滑落,差点出了意外。在近一年的时光里,我都为此行未能到达目的地而感到遗憾。

在大地震发生将近

一周年之际,我随甘肃省作家陇南地震灾区回访团再赴陇南,考察灾后重建情况,铁楼藏族乡再次被列为此次采访的重点目标。

山势依旧险峻,抬头只看得见一线青天,白马河依旧涛奔浪涌,喧哗声闻于远近。眼前的公路虽然依旧逼仄,悬于石崖中间,但已变了大样,全部得到硬化。记得,去年道路只硬化了半边,留下的半边是土石路,到处是水坑泥潭,车子就是在冲上水泥坎时爆胎的。而今,和陇南所有的地方一样,整个白马河谷,凡是有平地或缓坡的地方,都是建筑工地。一边是天蓝色的救灾帐篷,一边是正在修建的房屋。到了麦贡山下,抬头一望,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在白云缭绕的山头,在立脚都觉得困难的陡坡上,在每一处散落的废墟旁,也散落着一顶蓝色救灾帐篷。一盘,一盘,又一盘,都是胳膊肘子路,拐弯处尽都是陡坡,越野车发出低沉的轰鸣声,节节攀高,终于攀上了距离山顶不远的一块平地。这就是在国内各大媒体频频亮相的麦贡山藏族村了。

我原来设想,紧邻九寨沟的铁楼白马藏族同胞,就像九寨沟藏胞一样,居住于青松之中,绿水岸旁,藏式木楼显隐于美不胜收的山水间,藏歌飘荡于青天白云里,宛如世间仙境。然而,期许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带来的是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巨大震撼。大地震中,村里61户居民的房屋,瞬间被夷为平地,只有班支书家刚建成的房子依然立着,但也成为严重危房。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人们都是在帐篷里度过的。全村的人都姓班,现任班支书下山办事了,老班支书接待了我们。他告诉我们,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一并进行,所有的基础工作已经就绪,村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有些房屋正在修建。可是,对于麦贡山的人来说,想要告别帐篷、乔迁新居,还要克服无数困难。一块砖,从砖厂运到村子,费用高达7角多钱,甚至还曾突破1元大关,一方砂石二三百元,一吨水泥则要五六百元,即便如此,因为山高路险,还没有人愿意承运。困难还远不止这些。按传统民居格式,应该建二层小楼,眼下只能顾得了底层,以后有余力再建二层。60平方米的砖混房,至少需要7万元资金,政府帮扶2万元,信贷3万,自筹2万,但信贷款暂时还没到位,村民则早已无余资,亲戚朋友也都受了灾,都需重建,更无处筹措资金。即使有钱,村民也难以请来工人,当地青年大多出外打工了,只能请来技工,日工资要付给130元,小工日工资也要60元,就这样,也很少有人应聘。全村人为此深感忧虑。

在山下仰望,以为麦贡山村就在山顶,到了村里,才发现更高的山头悬在头顶,农田则悬挂在更高的山顶上,宛如一块块褪色的补丁,随时都有随风飘走的可能。即使这样的耕地,人均也只拥有1.7亩。村民靠种植玉米、洋芋、小麦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我问老班支书村民平时怎样进行农用生产,他说,种地全靠大牲口,骡子把粪肥驮到地里,种上作物,再把收获物驮回来。此时,板房里的村小学正在上课,两个年级,17名学生,1名老师,复式教学,两个年级轮流上课,小班老师已从教6年,还有一个从省城某建工学院毕业的小班姑娘,以及其他3名大学毕业生。

天空摆出了下雨的样子,却没有雨滴落下来,只有风,凌厉的风。站在山头俯瞰,一条深沟从遥远通往遥远,两边陡坡,看那边,那边比这边陡,看这边,这边比那边陡,两边都悬挂着一片片补丁样的农田,和一顶顶好像空降下来的蓝色帐篷。村子的海拔1700多米,到沟底的垂直距离大约三四百米,全长8.8公里的土路就是这样盘上来的。这条路在大地震前夕由政府筹巨资修成,地震发生后可算发挥了大作用,否则村民们就只能望山下的救灾物资兴叹了。对于麦贡山村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条救命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它让人看到了村庄美好的未来,也为此向生活绽开了淳朴而真诚的笑容。我问老班支书过去村民怎样去山外办事,他说,只能靠双腿啊,去最近的集市也要十几里山路,别说通车了,牲口都没法走,遇到雨雪,人也没法走。有了这条路太好了,大卡车农用车,都可走的。说完,他沧桑的脸上,荡漾开了灿烂的笑容。

82岁的班代贵老人,在地震中受伤了,是班支书带人将他从废墟中救出来的,现在已能料理日常生活。他是一名老军人,曾被国民党抓壮丁,后加入解放军,当了7年的兵退伍回家。他经历过旧社会和新中国的各个时代,饱尝世事兴替人间疾苦,令他难以想象的不是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当下的困难,而是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所受到的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也许,在他的概念中,遭遇自然灾害,只能生死由命,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可如今,政府的各种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发放下来,社会各阶层人士不断前来看望他们,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还陪他们过春节呢。度过了当下的危机,政府又给提供建房款,又组织人力物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他觉得,如今的社会好得像梦境一样。

告别麦贡山村,在山底遇见了现任的班支书。他驾驶一辆客货车从乡上返回,正为村庄的重建而奔忙。我们问他,赶今年冬天到来之前,村民能否告别帐篷,他说问题不大。我们知道,作为村支书,他肩负着带领村民走出困境的重任,但他的脸上和所有村民一样,洋溢着笑容,那是对未来充满期许的笑容,那是自信的笑容。

晚上回到县城宾馆,央视正在播放记者采访麦贡山村的节目,班支书面对镜头,回答着记者的种种提问。他说的困难,是我们亲眼所见的,他说的希望,也是我们亲身感受到的,而无论是谈及困难,还是表达希望,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