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区农业:在恢复中播种希望

2009-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突如其来的地震,肆意破坏了承载万物的土地;瞬间而至的天灾,让正在生长的农作物遭受灭顶之灾……

震区土地在呻吟!灾区农业在告急!!

一年来,四川地震灾区以科技为支撑,从灾害中抢收成,力求大灾少减产,全力保增收;还精心选种耕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灾区农业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受

伤的土地又露出新的生机和希望。

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减少灾害损失

地震,令四川省10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损坏,山体滑坡、农田开裂、旱坡梯地垮塌,耕地损毁严重,土地生产能力普遍遭受破坏。完成第一阶段的救人抢险任务后,四川省立即展开农业自救,将已经到手的小春作物抢收归仓,在农科专家们的指导下,地震灾区积极还进行晚秋生产。一方面大力发展玉米、秋马铃薯、秋红薯、秋大豆等粮食替代作物,尽力实现灾民粮食自给;另一方面积极补种、改种、增种蔬菜等经济作物。一大批短、平、快的应急实用技术,从灾害手中夺取收成,减少了农业损失。

安县雎水镇宝元村1000多亩耕地,由于无法蓄水,原来的水田一夜之间变成了旱地。这样损毁的水稻田,灾区共有100余万亩,约有80万亩不得不改种旱作。为此,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红研究员在安县雎水镇建立了“水稻改种玉米示范片”。半年后,成效显著,“水改旱”的地震灾后应急试验示范田,平均亩产1156斤,比没有进行“水改旱”的每亩增收573斤。现在,灾区正广泛推广这一“水改旱”玉米种植技术。

什邡湔底镇中和村,是四川省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达3亿袋以上,全省75%的黄背木耳产自这里。在地震中,食用菌产业深受打击,80%的黄背木耳大棚倒塌,50%的菌袋破损。闻讯后,四川省农科院立即组织专家抢险队,奔赴现场,采用应急技术,抢救了20万袋食用菌,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此外,采用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通过覆盖地膜,帮助灾民完成200余亩水稻的栽插任务,使亩产增加100斤以上;在灌溉水渠损坏的土地上,改种传统粮食为冬季榨菜,三四个月时间,就为每户农民增加600元收入……

成熟的储备技术,调整农业结构

灾后重建,百废待兴,只是简单恢复,还远远不够。四川省明确提出,灾后重建规划的实施,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努力降低地震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并发挥长期效益,实现原有产业基础上的提升。

普通的白色马蒂莲,价格并不高,可变身为彩色马蒂莲,提高了观赏效果,其身价也提高30%;把普通马铃薯品种更换为种薯品种,其价值也提高30%至40%――同一个是大棚,同一片土地,品种一变,收益就大不一样了。

作为全国仅次于山东寿光的第二大蔬菜基地,彭州市在修复地震损毁大棚时,也十分重视更换品种、提升价值。在传统的窝笋、蒜苗等冬季蔬菜品种中,大量增加番茄、辣椒等附加值高的新品种,通过推广成熟的育苗和嫁接技术,提升了大棚蔬菜的价值。同样,在一个县的中药产业中,就改变品种多而全、形不成规模的状态,原有近十个品种中,只留三四个集中发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切实让农民增收。

为什么在灾后重建中能迅速推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四川省农科院院长李跃建研究员分析说,这得益于多年来,农科专家们针对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所积累的实用技术。这样,不仅四川省农科院成果转化率高达85%,而且预研储备多,为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贡献才智。

解决难题的新思路,优化产业布局

一年来,农科专家抓住时机,在灾区重建中,对于灾区原有农业产业进行优化布局,科学规划区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损毁的土地生长出新品种、新希望,一幅结合资源禀赋、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业发展蓝图正在灾区绘就……

都江堰向峨镇的猕猴桃、汶川和茂县的甜樱桃、彭州丹顶的牡丹花、彭州通济镇的食用菌、绵竹尊道镇的梨……这样,差异化多样发展,五彩斑斓,避免了同质竞争,也保证了农民增收。

绵竹市棚花村利用已有千余亩以梨为主的果园,规划立体生态果园:道路两边、农家庭院周围以及果园下配置以玫瑰为主的花卉和草坪草,形成果、草、花的立体生态果园景观,春赏鲜花、秋品美果,以果园为背景,探索出观光型、体验型和品尝型农业生态旅游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此外,推广生态果园配套技术,全面实现水果栽培无害化,要从目前普通、无质量等级水果,逐步提高为无公害水果、绿色水果,最后达到有机水果,不断提升水果的价值。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年来,灾区人民以全国的支持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废墟上挺立,在科技的支撑下,在恢复重建的进程中规划着农业发展的新布局。汶川、北川、青川……正在生长着希望。

浙江省湖州市向援建的四川省青川县马鹿乡传授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和技术,把马鹿乡打造成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新华社记者何俊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