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罗彩霞事件的“标本”价值

2009-05-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建文 我有话说

据媒体日前报道,“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又出现新进展,湖南省邵阳市联合调查组证实,冒名顶替者王佳俊当时所持的户口迁移证就是从她的户籍所在地界岭派出所得到的。

随着罗彩霞事件核心人物王佳俊的父

亲王峥嵘被刑拘,王佳俊、罗彩霞两人当年的高三班主任张文迪被邵东县纪委实施“双规”,真相离我们正越来越近。实际上,有了公安部和湖南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具体批示,有了教育部“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态度坚决,决不手软”的最新表态,有了新闻媒体的持续关注,笔者就已深信,涉案者将受到严肃查处,罗彩霞本人肯定会讨回公道。

问题是,对于一个引起全社会持续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除了查处涉案者还罗彩霞公道外,我们该如何从这一“标本”事件中汲取教训,如何填补制度漏洞,如何让权力不被滥用,怎样才能不会出现下一个罗彩霞?

就罗彩霞事件本身而言,王佳俊要实现冒名顶替,至少需打通中学、教育考试院、公安局、大学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实际上是高考制度设计的四道防火墙。而一个县公安局政委凭着自己的能量就能实现全部突破,如果是有更大权力、更多能量的人在运作,是不是能运作得更“完美”呢?这样的假设不免有点臆测,但确实也会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不必讳言,尽管教育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行“阳光招生”政策,高考招生录取“运作”的空间正在不断变窄,但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仍然与民众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日前通过某网站就今年新的高考制度所做的一项民调就显示,67.1%的人担心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不能保证公正透明,67.0%的人认为综合评价中人为操弄不可避免,58.7%的人期待提高招生录取过程中的透明度。

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一直被视为执行最得力、最公平的制度之一。而一个普通的科级干部,就能使我们一向自诩严密的高考制度的权威严重受损,也间接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事实上,罗彩霞事件的出现其来有自,细心的人只要观察一下每年高考招生录取期间,个别地方的高校校园内车水马龙的壮观场景,就会察觉出其中的猫腻所在。这,或许也是有关高考公平的话题近年来“高烧不退”的根本原因。

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罗彩霞,正是有了罗彩霞对真相的维护和对正义的坚守,才使我们能更多地发现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漏洞。如果相关主管部门能通过剖析这一“标本”,阻断权力和金钱的“黑手”伸向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通道,也不枉一个公民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