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索创新谋发展 崇文正德育人才

2009-05-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云轩 我有话说

今年的5月18日,对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届时,将有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各岗位的领导、嘉宾、校友来到这个年轻而美丽的独立学院,感受她岁月十载的青春活力、优雅端庄;见证她十年发展的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作为探索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之路的先行者之一,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

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校企同心携手创院

创办文正学院,是苏州大学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所做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力的强盛、企业的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使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年旺盛,也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在“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金举办民办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需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所拥有百年文化积淀的名校――苏州大学与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苏州凯达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走上了合作办学之路,于1999年年初着手筹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文正学院的诞生,也是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教兴学”风气得以千年传承的有力见证。北宋时期,苏州先贤范文正公捐地设立府学,“开东南兴学之风”。后人为纪念他的嘉行懿德,兴建了“文正书院”。范文正公致力教育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正好符合创办文正学院时“教书以致青年学生美好文章,育人而使青年学生端正美德”的办学理想,文正之名由此而来。

在美好办学理想的推动下,一所环境优雅、育人氛围浓郁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在苏州城西南、融自然和人文之美于一体的石湖之滨、上方山麓迅速崛起。目前,校园面积达600余亩,各类教学、生活设施总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总投资为5.5亿元。设备精良的实验室,馆藏丰富、环境雅致的现代化图书馆,配置先进的学术报告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洁净的学生食堂、良好的运动设施、人性化的住宿环境,为学子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活保障。高效快捷的校园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了学院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由学生自行开发设计的文正学院网站不仅是整个学院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提供学生选课、成绩查询、就业信息、活动安排、师生交流的服务平台。

如今的文正学院,在校生数达8500人,设置专业由最初的13个增加到如今的33个,已发展成一所在省内办学实力居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独立本科院校。

管理改革创新活院

作为由校企合作的新型大学和江苏省首批建校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之一,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以公办高校之品牌、办学理念、教学和管理经验等优势,结合社会民间资金,采用新的运行方式,因而素有苏州大学“教学试验田”之称。十年来,文正学院确立了“科学定位、以创建品牌为前提,以规范管理、稳健发展为保障,以吸纳资源、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理念,积极吸纳整合主办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在教育思想、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院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精简高效的办学之路。

为了夯实办学基础,建院之初,苏州大学从校本部抽调了近20位具有丰富教学及管理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文正学院的领导与管理岗位,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形成了现在的8个管理处室、11个系的组织架构,初步形成了理事会决策、院行政负责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院党委发挥核心作用、院学术委员会体现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理事会通过内部检查和外部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学院在教学质量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充分发挥新机制的优势,打破人员使用上只进难出的终身制,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因岗定酬,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在管理过程中,行政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他们不仅科学谋划和布局学院各个环节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深入班级和宿舍,直接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和环节,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促使管理人员通过身份转换增进彼此的理解,提升对整体工作的认知程度,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师生关系的融洽。

文正学院的后勤服务改革也与学院建设同步推进。根据管办分离的原则,学院建立了后勤契约化管理的新模式:学院总务处负责制定服务标准,并全程进行指导和监督,而实行企业管理方式的物管中心则从师生的需求出发,依法依规提供后勤服务。这一模式兼顾了企业盈利和学校服务,实现了市场性和公益性的统一,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良好效应。

目标明确、措施到位的一系列管理改革,使得文正学院从起步之始就能抛却羁绊、轻装上阵,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于人才培养和学院发展。

以生为本质量立院

十年来,文正学院始终将本科生培养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确立了“通才、实用、强调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了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既保留本科通识教育的核心构件,又重点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等能力培养,增强了职业导向性,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设置体现“特、新、优”。文正学院瞄准市场需求,制定了“特色+新型+优势”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从苏州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热门专业中择优设置了3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7大学科门类,建立健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有效吸纳苏州大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从学院实际出发,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一方面,适度削减总体课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另一方面,按照实际需要增加某些课程的课时,强化学习效果。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院增加了选修课的学分,学生在完成一定的本专业选修课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修读任何一个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加之副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制度的推行,为学生成长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保证。

学分制推进人才培养个性化。当如今的许多高校正在如火如荼试行学分制改革的时候,文正学院在建院之初,就已经推行了学分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围绕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文正学院在“学制弹性化、课程菜单化、人才个性化”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弹性学制的推行,既有助于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提早完成学业,贡献社会;也有助于一部分同学在校期间探索创业,锻练羽翼。菜单式选课,使学生能够根据各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学位课程和总学分要求,自行组合四年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经过7个学期的自由选课,即便是同专业同班的学生,其知识结构也是极具个性色彩的,真正实现了人才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更有学习能力强、效率高的学生提前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价值。

开拓视野办学国际化。依托苏州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百年传统和资源优势,文正学院在坚持开放办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方面动足脑筋。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互派教师和学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建合作项目。学院每年不仅接收外国进修生、实习生,而且还有数十名学生参加“中美1-2-1”、“中日2+2”、“中韩2+2”、“中德2+1+1”等合作项目,以及短期交换生培养项目。近年来已有近300名学生出国留学并且学有所成,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呈现出视野开阔、融合力强的特点。

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性。文正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学生创就业指导中心”,全力落实学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理念,引导学生从大学起跑线开始,早订目标早打算,合理安排好四年的大学生活。学院注重以科研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每年投入15万-20万元学生科研经费设立40多个资助项目,并将暑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院还创造性地举办“模拟人才市场”,让学生通过应聘预演查找差距,为应对市场需求早作准备。学院设立了院长特别奖,分别给予参加西部计划和苏北计划的学生每人3万元和1.5万元的资助奖励,鼓励和引导学生到西部、到苏北、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此外,学院还加强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广泛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在2001年年底成立的主要从事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新闻传播等业务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华唯科技发展中心的基础上,学院又于2004年孵化了第一个创业公司――文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员工全部是学院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的吴国华、林俊杰等创业先锋就是得益于学院的实践平台。

素质提高得益“学术论坛”。文正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为补充,开设了“文正学术论坛”。论坛每周开讲1-2次,并提出了“1.5小时=一生”的口号。10年坚持,近千场讲演,“两弹一星”功臣彭桓武、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著名学者余光中、著名作家莫言等数百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厚的人生阅历、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了上万名学生的成长,成为文正学子成才的又一个重要基地。

德学兼备源于“养成教育”。文正学院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来推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在新生入学之初,学院就和每一位学生签订《自律协议书》,在学生的头脑中植入自律的种子,并通过学生民主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以及图书馆、实验室等勤工俭学岗位,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学院还创设了大学生行为学分制度,来加强学生自我行为的管理。条理清晰的评分规范、公平公开的评分手段,使得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了无形而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懂得了自律自强,学会了互相协作,品尝到了共享成果的喜悦,推动了学院良好风气的形成和稳固。

良好声誉印证办学质量。十年来,文正学院以优良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办学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和认可。新生录取分数逐年有所提升,2007年、2008年最低录取分数接近于本二线,70%以上的学生超过江苏省本二控制线。优秀的生源,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四年优质的教学与管理,有效地保证和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近年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文正学子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第四届中国《包装与设计》新星奖设计大赛金、银、铜奖”等十多个国家级奖项和几十个省级奖项收入囊中,向社会证明了文正学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强劲实力。每年有40多名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先后有近20名学生跻身“君政学者”行列,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褒奖。在校学生党员已超过700人,毕业生党员已达到2000多人。由文正学院2004级6位同学所组成的“新苏州模式下民营经济现状调研”课题团队从近五百支候选团队中脱颖而出,入选2007年“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资助项目。该团队是2007年江苏省所有高校中唯一入选的一支团队,也是苏州大学近年来第一支入选的团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之路,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专业结构合理、文理渗透融合、教育质量优良、文化品位高雅、国际交流深广,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水平独立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