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主创新:不竭的动力

2009-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雷收麦 我有话说
要素重组:让自主创新能力无穷大的秘密

许嘉璐(右)和他的学生陈小盟(左)。中为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

许嘉璐曾经撰文指出,HNC的研究,第一,必须采取集体攻关的办法;第二,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拘一格,几种风格齐头并进,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取长补短;第三,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按照科学研究的规律管理;第四,既要争取国家的支持,又要尽量与企业合作;第五,既要出成果又要出人才;第六,中文信息处理事业将是长期的,要有薪火相传的准备;第七,允许失败,在不断失败―研究―再失败―再研究的循环往复中前进。

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研究院十分注意生产要素重组工作,他们要让自主创新的能力无穷大。

在许嘉璐的主持建议下,2004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以发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优势,加强中文信息处理应用基础研究;促进语言学与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交融,推动计算机语言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搭建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合作平台,汇集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集体攻关,探索中文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新路;为国家培养兼通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两栖型”专业人才;保持我国在语言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保障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信息安全。

而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具有民营性质,是针对自然语言理解处理的理论探索及其技术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

根据许嘉璐的意见,研究院第二个资源重组的表现为全新的“学、研、产、用”相结合的产业化创新之路。许嘉璐多次指出,中文信息处理事业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它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需要语言学界和计算机科学界专家学者的密切配合、共同攻关。HNC基础理论和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通过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学研究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专家集体攻关,打通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壁垒。

中国计算机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鲁川,在《有关“科学”和“语言”的畅想》一文中写道:“HNC是自然科学跟人文科学交叉的新兴‘智慧科学’的一个典型代表。在探索过程中,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研究院根据社会生产需求拓展研究领域,以理论研究促进方法学的创新。以应用方法学创新,催生应用成果的实现,用应用成果转化反哺基础研究,使自主创新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