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交会:十一载铸就“两岸金桥”

2009-05-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罗旭 我有话说

海峡西岸正春风,万商云集庆盛会。作为首届海峡论坛惟一的经贸活动――第11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今天登台亮相,在福州拉开帷幕。

集11年之功,海交会倾力打造出两岸经贸交流品牌,铸就了两岸经贸联系的一座“金桥”。特别是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定位及其特色发展方向,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海交会提供了提升发展的新契机。

对台政策先行先试的窗口

1999年,为充分发挥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区位优势,福建举全省之力打造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第一届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科技文化博览会”精彩亮相,确定了“海峡”主题的定位,成为祖国大陆最早举办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特别是在2005年福建提出海西发展战略的第二年,海交会正式定名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更加突出了“海峡牌”。

2008年,第十届海交会由国台办、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贸促会、福建省政府主办,国家商务部作为常年支持单位,进一步扩大了国家部委对海交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作用,成为历年海交会主办规格最高的一届盛会。今年,第十一届海交会将举办台湾县市主题日暨两岸城市交流活动,这是海峡两岸首次大规模的县市长交流活动,期间台湾25个县市的县市长、议长或代表,将与大陆20个地级市市长及经贸、工商、旅游等各界代表进行交流。

两岸产业对接的平台

海交会的成功举办,使福建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促进了闽台产业日益紧密的对接。

作为海峡西岸的省会中心城市、海交会的举办地,福州市近年来引进了一大批台资大项目,承接了以冠捷电子、华映光电为龙头的台湾电子制造业转移,以及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转移。台商投资从最初的纺织鞋业、食品加工拓展至化工塑胶、机械冶金、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电子、汽车、精密仪器等高科技领域。

在历届海交会上,福州相继被国家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胞落地办证口岸,拥有台商投资区等国家级对台产业合作基地,成为祖国大陆对台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福州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952家,实际利用台资21.56亿美元。目前,台资企业已经成为福州开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创造的产值、税收等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0%以上。

海峡经济融合的舞台

“两岸”,是海交会一个永恒的主题。互动,一年比一年频繁;交流,一年比一年顺畅;合作,一年比一年深入;关系,一年比一年密切;前景,一年比一年广阔。十一年海交会,在台湾海峡之间架起一座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两岸金桥”,从这个意义上说,海交会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两岸制造”。

第十一届海交会是在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岸“三通”顺利实施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经贸盛会。本届海交会围绕“投资合作、贸易拓展”的主题,专门设立“台湾县市名优特产品展区”与“两岸动漫创意产业展区”。台湾全岛25个县市悉数参会参展,实现了两岸互动模式从产业对接向区域协作对接方面的深刻转变。

(本报福州5月18日电)

来自首届海峡论坛的报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