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了解中国人工作、生活全貌

2009-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几乎全国所有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均低于12年

●整体就业人员平均月工资约1340元

●农民收入增长处于瓶颈阶段

5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首次发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一条被专家喻为全面、

系统了解、认识、分析中国社会的数据“高速路”呈现在众人面前。

据悉,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以下简称C GSS)始于2003 年,至2008 年为第一期,在此期间共进行了5次年度调查,对分布在全国28个省(区、市),125个县(区),500个街道(乡、镇),约1000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中的4万多个家庭中的个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由此,建立在一系列确凿数据基础上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2003―2008年间中国人工作、生活、观念、态度及社会行为的全貌。

发展终身教育是快速有效积累人力资源重要途径

CGSS2006数据显示,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总体教育状况发生明显改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946 年以前(1937―1946)出生的人口中,教育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60.6%),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不及相应出生队列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占17.4%)。教育总量水平较低的特征在此后几十年出生的人群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46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规模的扩张,接受高中、大学等较高教育的人数在年轻一代中所占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1977―1988年出生队列中,58.8%的被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以上,而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以下的比例不及10%。

从性别平等的角度看,调查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教育状况存在较为突出的性别差异,2003―2008年期间,60岁及以上的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女性高出1.8年,而在其后的出生队列中,这一性别差异呈缓慢下降趋势,直到1967―1976年出生队列中,该性别差异仍有1.3年。此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大规模的教育扩张促成了教育水平性别差距的急剧缩减,在1977―1988年出生队列中,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已缩小至0.3年,其中,女性接受大专教育的比重甚至超过了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人口教育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目前几乎全国所有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均低于12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为此,专家指出,发展终身教育不仅是我国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快速有效地积累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失业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

工资水平正在不断上涨

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就业问题,CGSS2006的调查显示,当前有工作的人大约占到样本总量的64.6%,曾经工作过、但当前没有工作的约占25.6%,这说明,90%以上的人曾经工作过或正在工作。但在非农户口人群中,当前有工作的只占49.8%,曾经工作过、当前没有工作的占38.8%。

另一有趣的调查结论是,建国以来,我国居民开始第一个工作的年龄稳步上升,在“文革”之前上升速度最为剧烈,80年代开始则以稳定的速率逐步上升,目前,这一年龄已从“文革”前的18岁上升至21.3岁。而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居民开始第一份工作的职业类型分布状况也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末,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由037.1%增长到44%,而在90年代之后,居民第一份工作中工人所占比例开始递减,到本世纪工人比例仅占20.2%。

调查同时显示,我国整体就业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约1340元,其中月工资1000元以下的就业人员数量最多,约占总体的51%。可见就业人员的总体工资水平较低。但专家同时表示,对比当前工作与最后工作即可发现,我国的工资水平正在不断上涨。

多数人对生活感到满意

在关于健康与心理的调查部分,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有44%的人甚至认为自己上个月的身体非常好或很好;同时,绝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情绪状态较好,完全没有或很少受到情绪问题困扰的占总人数71%。

在社会行为方面,农村被调查者自己与同村居民非常熟悉的人数比例为44.85%,而城市居民的比例只有 13.82%。

在社会阶层认知方面,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查人员得出如下判断,第一,中国社会大众在进行社会阶层划分时最看重政治属性和经济水平;第二,当前社会中“当官的人”与老百姓、穷人与富人之间是差异较大的社会阶层。

关于幸福感的调查,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62.9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总体状况比较满意。其中,人们最满意的是自己的家庭关系,其次是人际关系,对家庭经济、住房和工作的满意度则相对较差。感觉自己的生活“非常不幸福”或“不幸福”的人数比例从2003年到2006年逐年下降,感觉“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比例从2003年到2005年明显上升。

农民减负更应关注高额教育支出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本次调查显示,较多农民的年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下,59.9%的农民年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者只占7.7%。此外,就农户家庭年收入水平而言,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占33.5%,64.2%的家庭年收入水平在10000元以下。这一结果表明,相对于城市居民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这直接反映到了农民的消费与支出上。调查显示,87.3%的农户每年的生活支出在1000元以下;而对于那些有子女上学的家庭而言,教育支出成为其家庭开支的主要部分,有68.5%的农户年教育支出在1000元以下,20%以上的农户年教育费用开支在1000元以上,12.6%的农户为3000元以上。由此,专家表示,减轻农民负担,更应关注农民正承担的越来越高的教育费用支出。

根据调查结果,专家得出对当前农村经济生活的基本形态基本判断,其一,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处在一种平稳状态,农业生产热情既不高涨,也非逐渐衰退,而是处于低水平的平滑状态;其次,农民收入增长处于瓶颈阶段,由于农业收入和非农业经营活动的收入水平偏低和不确定,农户越来越难以提高收入;其三,农村居民消费及生活水平处于较低层次。

而另一值得注意的数据是,69.1%的农村居民从未打过牌或麻将,由此专家得出结论,打牌或打麻将并不是农民打发闲暇时间的最普遍方式,因此,农村社会文化生活中赌博问题可能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调查显示,我国的工资水平正在不断上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