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服务社会见成效

2009-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耿兮 我有话说

“我昨天刚从深圳回来,过阵子还得去。”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的桑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电子科大首批科技特派员,他被派驻深圳同洲电子有限公司,每月往返于成都和深圳之间。

像桑楠教授这样深入到生产一线、服务企业的专家还很多。继2008年派出14名专家后,今年成都电子科大还将派出100余名

科技人员奔赴广东各地,服务当地企业。微固学院的何为教授派驻珠海元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推动学校电子薄膜与元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元盛建分实验室,并建立了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从人才、设备、平台等源头上大幅提升了珠海元盛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层刚挠结合印制线路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发挥人才科技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强大支撑作用。2001年,成都电子科大与美的集团在微波技术方面开展了产学研结合,成功开发出微波路面养护车,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成都电子科大还与美的在微波炉、微波照明等方面开展合作,使美的微波事业部从无到有再到强,其微波产品销售额达48亿元。目前双方在顺德科技局的支持下,正在建设华南家电研究院微波中心。

为充分发挥和利用校企双方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惠和优势互补,成都电子科大与九洲集团于2002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为九洲集团突破技术瓶颈,进行技术积累做了大量工作。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长江学者”蒋亚东教授的科研成果,生产了多种规格型号的片式固体电容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及封锁,提高了我国电容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生产销售累计新增利润1.3亿元。“长江学者”张怀武教授团队的5项大型科研项目转让后,创造产值约5.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电子科技大学从2006年起与广东省的横向科技合作经费每年接近2000万元,至少有1000余名毕业生通过科技服务社会在广东实现了就业。

扎根地方,建立基地坚持长期服务

要建立在地方开展科技服务社会工作的长效机制,就必须重视人才和基地两个要素。东莞市政府以资金、土地为要素,电子科大以人才、设备、技术为要素,各投入1.2亿元,广东省科技厅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三方共建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实现了东莞与学校的深度合作。

截至今年初,研究院对东莞20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与50余家区域重点科技企业进行了多方面、各层次的技术与人才合作。此外,电子科大与珠海市各投入1500万元,珠海元盛公司投入2000万元,共建电子科大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室,推动了电子科大与珠海的全面合作。

电子科大还在中山、佛山、深圳等地建立了省部产学研基地,一个立足珠三角、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的电子科大科技服务社会立体网络已基本形成。

瞄准国家战略需要,助推电子信息产业振兴

作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成都电子科大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邹寿彬校长说:“高校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直接贡献,将学校发展融入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去。”

早在2008年3月,电子科大和广东拓思软件园有限公司、深圳同洲电子有限公司瞄准卫星导航新兴产业,在充分整合拓思软件园嵌入式系统、电子科技大学芯片设计、同洲电子工业设计和市场销售渠道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卫星通讯、无线通讯及其他通信类产品核心芯片及解决方案研发、生产和销售。这种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被形象地称为“泰斗微模式”。

四川具有较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同时也需要提升技术水平。“十五”以来,电子科大与九洲集团的合作项目达40余个,合同金额达3583万元。

由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华为、中兴、同洲等企业共同组建的下一代通信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汇聚了目前国内通信领域最优势的学科力量和产业基础。联盟为实施好其承担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省部产学研重大专项,形成了由电子科大唐友喜教授等领衔的数十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成功开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绿色通信基站,在功放效率、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其中功放效率从原来的15%提高到3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