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与“国”的精神寻根

2009-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炳银 我有话说

王旭烽的长篇纪实文学《家国书》,是一部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以至当代现实生活中浙江宁波鄞县的几个特殊家族非凡人物的真实描绘,表现了他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科学救国实践、革命真理追寻和现今经济振兴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和曲折坎坷的人生,用深情、钦敬同时带点伤感的笔触,简洁凝重地表现了古老的鄞州大地生长出的

奇异家族文化现象及其浓郁的家国情怀,读来使人感受深刻,颇多震撼和思索。

王旭烽是以书写茶文化内容的小说获得国内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而为人们知悉的小说家。近些年,她频频在纪实文学创作领域出手,并且出手不凡。此前她的文化纪实作品《走读浙江》,就在一种历史文化的视觉上,对散布于浙江各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物进行了十分有益的调查和述说,文字简约,见识新颖,对于人们深入了解浙江这块土地上的人文经济乃至军事历史都很有助益。这部《家国书》,可以说是王旭烽此前创作的延续和深入,她在审视对象方面更加集中,思考也更加宽泛深入了。

《家国书》在一种真诚的“精神寻根”访问的视角上,分别对“一门五马”的马家五兄弟(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这些在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文化史上曾经声名显赫的事迹逐一记述;对于高桥石塘翁文灏,子翁心源,侄翁心植及堂弟翁文波等翁家子弟在开辟中国地学研究及追求科学救国道路上起伏人生情状的描述;对于塘溪沙村沙氏兄弟(沙孟海、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沙季同)这些在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上经历艰险曲折的革命人生的书写及钟公庙沈氏家族的人们在国家建设和经济振兴过程中的传奇表现报告,史传性地文学表现了作家“精神寻根”的收获与历史的穿越,其丰富沉重的内容和真实人物性格、命运的跌宕表现,富有历史的凝重感和文学的感染力量。与当前常见的很多苍白文学表现相比,《家国书》无疑是很有史思质感的优秀作品。

现实是从历史走来的。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所有对象时,不能将此前的所有社会人生内容都作为历史简单地排斥掉。像马家五兄弟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故宫博物院等不同的单位对于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化保护与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就是和现今的文化教育有着脐带般的血肉联系。翁文灏父子和翁文波们在中国地质学的创建,开展地质学教育,在中国启动地质调查,开发矿业(特别是石油、煤炭)等很多方面,是建有独功和奇功的。像沙家弟兄们在追求共产主义革命过程中的精神和行为也令人钦佩。可以说,无论是马家、翁家、沙家还是如今正活跃在经济领域的沈家人们,他们的所有活动经历,都是在家国利害方面的个性追求和表现。而在很多的地方,他们所表现出的恰恰是国家至上的精神品质。像马衡在对待故宫国宝的处置态度,翁文灏在台湾和大陆方面的选择、儿子翁心翰驾机战死在抗日前线等方面,就很好地表现了他们浓重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大义精神。这是可以划进“国家的脊梁”的人们之中的人物。《家国书》应该成为家和国的共同珍贵典藏,成为后世人们的很好参照。

《家国书》分明地体现了作家严肃认真的历史书写态度和用心的文学描述行为。作者带着母亲浓浓的嘱托上路,在实际的采访踏勘过程中追溯和接近体会对象的经历命运,资料真切扎实,情事相融,语言简约,文史兼备,将本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部大书的对象,在不算长的篇幅内作了有效记述,很见把握庞大纷纭题材对象的功底。

《家国书》王旭烽著浙江摄影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