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先行者”

2009-05-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我有话说

日前,“2008中国知识产权风云榜”评选结果揭晓,一名学者赫然在列,与张艺谋、马化腾等人一起当选“2008中国知识产权年度最有影响力十大人物”。他,就是我国著名知识产权研究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

东教授。

在知识产权学界,素有“南吴北郑”之说。“北郑”是指已故的郑成思,而“南吴”即是吴汉东。走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满处是书籍和手稿的校长办公室中,我们见到了这位号称“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的吴汉东教授。

吴汉东笑称,自己“虽非大器,但也晚成”。大器晚成,必有大用。身为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的吴汉东教授,是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组成员,同时还担任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成为知名学者和校长后的吴汉东,依然保留着一份“布衣情结”。上任之初他就说过:“牢记校长职责,不忘学者本色;我是一介布衣,我应该做的就是尊重教师、关爱学生、贴近教学、从事研究。”做了十年校长,吴汉东实践着自己的承诺:他心系师生,在言传身教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他笔耕不辍,形成了一大批水准极高的学术成果。

作为新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先行者”,吴汉东教授的许多研究都是基础性的、开创性的:1984年,他在高校率先开设了知识产权法课程;1986年,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教材《知识产权法概论》,填补了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项空白;他的著作《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等,被公认为代表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最高水平的成果。

吴汉东坚信,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撑,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强调知识产权立法的一体化,但一体化并不是美国化,知识产权保护既要讲“国际话”,更要说“中国话”。为了发出“中国声音”,吴汉东的研究触角不断延伸。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吴汉东教授看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最早提出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观念。“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保护创新的民族,同样会断送自己的未来。”他说。

2006年5月,吴汉东应邀走进中南海,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看到中央领导以科学的、发展的态度,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吴汉东感觉无比欣慰。

对于正在延烧的国际金融危机,吴汉东将其视作中国提升创新能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现在,他经常去全国各地演讲,希望能提高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他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协助起草了《武汉城市圈改革实验促进条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功之时,就是创新型国家建成之日!”吴汉东教授对未来充满信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