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好三峡库区群众自己的大学

2009-05-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重庆三峡学院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三峡特色,提升办学实力,服务库区发展”为主题,统筹兼顾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彰显办学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詹培

民说:“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就是努力办好三峡库区群众自己的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是三峡腹地唯一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据统计,这所学校的毕业生目前分别占库区初中和高中师资的八成和六成,一半左右的库区机关干部毕业于重庆三峡学院。詹培民说,地域和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重庆三峡学院在三峡库区人才培养、库区社会发展研究和服务移民工程三个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继续突出“三峡”特色,积极探索在服务库区中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2005年以来,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博士三峡库区服务团”发挥技术优势,以科技攻关、科研合作、技术咨询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对三峡库区进行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全校共完成了50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果直接服务于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组织科研人员对三峡工程与三峡移民进行的专题研究,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20余项科研成果和建设性意见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和万州区委、区政府采纳,20余名专家教授被重庆市政府和万州区政府聘为决策顾问、法律顾问、科技顾问和教育顾问。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的《三峡工程与三峡移民》、《三峡文化研究》等文献资料,促进了特色学科的建设,形成了服务地方与学校自身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重庆三峡学院每年编制的《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年度研究报告》,已经成为国家三建委和库区各区县政府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峡库区发展相对滞后,跨越式发展又缺乏专门人才。重庆三峡学院将自己的科技服务基地建到田间地头和中小企业,引导科研人员深入一线解决问题。2006年,刘云峰副教授和刘正学博士受聘担任万州区新田镇谭绍村“科技副村长”,帮助谭绍村制订建设“谭绍移民生态经济示范村”的“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库区移民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他们的帮助下,谭绍村现在已经成了重庆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学校与中船重工集团江陵仪器厂合作开发的蓄电池铅版连铸连轧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每年可为企业增加盈利约5000万元。

詹培民说,作为置身三峡库区的高等院校,重庆三峡学院必须着眼库区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也有利于学校发挥区位优势,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逐步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多科性大学。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大学书记校长访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