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形态论”切入:文学思潮研究的可取视角

2009-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沈婷 我有话说

文学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作家艺术家在大体相同的文学观念支配、指导下形成的带有群体性的文学思想潮流。一种文学思潮的形成,往往会深刻影响文学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走向,也会规定或改变一个时段文学创作的质地与品格。王嘉良教授的新著《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形态论”视角切入,开拓了文学思潮研究的新视野。

这部著作既有文学思潮“史”的发展线索,又有思潮“论”的对于文学潮流的切实的理论把握。本书著者认为,文学思潮史框架的搭建,“精神潮流”与文学现象的融合是不可或缺的,思潮决定着文学的走向,文学存在本身又可以印证思潮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思潮作为一种“潮流”,它对文学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探究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的关系,重要的是要揭示文学思潮对整体性文学现象的影响关系,而不只是对局部的或个别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因此,探讨在文学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体现一定群体性特质的文学形态,便有对思潮本身的深刻认知,也有对文学史现象的整体把握。

这里,“形态论”研究视角的提出,是至关重要的。以往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大多从宏观的视角作整体性观照,缺少对其作细部结构的分析,因而各种文学思潮的内在规律及其多种走向往往含浑不清。而透过文学形态作为文学思潮“范型”意义的被揭示,也就有了对文学思潮特质的深层理解。因此,从文学形态的角度切入,的确是现代文学思潮研究较为可取的视角。

本书对三大文学思潮产生的多种文学形态作了深入细致的辨析与概括,这是以往文学思潮研究都未曾做过的,提出的几种主要的文学形态并各加以切近思潮特质的命名,也大多出于著者的独创,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如论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概括出七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人道现实主义、社会批判现实主义、“为人生”现实主义、“风俗文化”现实主义、“心理体验”现实主义、“政治化”现实主义。

从形态论视角切入文学思潮研究,充分展示文学思潮的多样形态,对于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价值体系,是一种富有深度的理论阐述。其多元性,不但表现在思潮本身是多元的,就是每种思潮也有多种形态,这非常符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构成状况。因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西方文学思潮的接纳与认同,文学的丰富多样性及其呈现的开放性姿态,表明着在一股文学思潮的统领下,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范式与形态;同时由于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因接受方式的特殊性而产生了独特的接受效应,由此也必然形成中国现代文学形态的独特性和多样复杂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