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住新机遇 实现文化产业新突破

2009-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聂震宁 我有话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不利因素和影响。尽管在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中曾经有过文化发展反周期繁荣的现象,文化产业由于其特殊属性和特殊功能,面对经济危机依然可以发挥其特殊作用,但我国文化产业要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实现逆势上扬,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特别要抓住新的机遇,
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要把握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实现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上的新突破。我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既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发挥消费拉动作用。在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落实过程中,应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将其培育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确立产业目标。文化产业知识和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就业人数多,发展潜力大,关乎国家发展和民心安稳,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应当在调整中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的力度,重视发挥其作用,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振兴。要实现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上的新突破,尽快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则是当务之急。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曾出台一系列扶助文化艺术相关行业的政策,如联邦戏剧计划、联邦音乐计划、联邦艺术计划、联邦作家计划等,在20世纪30年代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和韩国明确提出“文化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短期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反周期繁荣,长期内奠定了两国在国际文化产业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我国应尽快组织制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增加资金、政策的投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多方面的作用。

二是要抓住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态势变化的新机遇,实现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新突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正在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国外文化企业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步伐明显放慢,竞争态势暂时趋缓。我们应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机,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及时完成产业升级。要进一步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首先要把经营性文化单位建设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只要我们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抓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这个重点,解决好人员安置和身份转换这个难点,那么,文化产业在这项改革中失去的将只是某些体制性束缚,获得的却是广阔的市场和产业更大的发展。

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我国文化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市场分散,成本过大,效率偏低。以出版业为例。有关资料显示,我国CR10(前10名出版企业的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约为25%左右,美国CR10则为64%。我国文化产业应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通过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尽快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是要抓住广大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变化的新机遇,实现文化产品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的新突破。根据广大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新特点,当前要高度重视文化普及、理论普及和科学普及等类优秀产品的生产,大力推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原创作品的生产,精心组织生产应对危机的实用性文化产品,积极提供帮助人们精神减压的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在经济不景气时,文化消费的比较利益较之以往要更受重视,往往能推动传播手段的创新。有声电影、无线电广播、彩色动画片、摄影技术、动漫产品等传播手段都是在经济危机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数字出版、手机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等低价位、新科技的传播方式必将受到市场追捧,成为文化产业创新传播手段与培育新型业态的重要突破口。要广泛组织培养最广大的文化服务对象。要有力拉动文化消费,特别需要做好文化消费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拉动文化消费、培育文化市场提供了重要条件。文化产业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通过产业经营和市场运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在美国经济最糟糕的1929年,好莱坞举办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有效培育和拉动了电影消费。自2008年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发起在全国书博会上举办“读者大会”,有效地激发了广大读者读书的热情,拉动了图书销售。

四是抓住国际文化市场变化的新机遇,实现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新突破。当前,国际文化产业的经营发展出现阶段性疲软,让出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为我国文化产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要构建系统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文化“走出去”,主要是通过版权“走出去”、成品“走出去”和实体“走出去”这三条途径。其中版权输出简便,但相对被动;成品输出见效较快,但受到语种局限;而在海外创办实体,实施本土化战略,则既能贴近国际社会的实际和受众,又能为我所用,能有效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国家应当出台政策支持国内重要骨干文化传媒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海外创办文化传媒企业,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尽快构建起系统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要打造国际一流文化传媒企业。我国文化产业很少在海外创办经营实体,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战略投资的能力不足。目前,应当在政府的主导下,组织研制文化产业国际一流水平的评价标准,编制文化产业国际发展的总体规划,抓住有利时机,创建更多具有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文化传媒企业,让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乘风破浪,驶向蓝海。

五是要抓住国内外人才频繁流动的新机遇,实现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要为文化产业人才成长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近几年来,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一条经验是国家要主动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另一条是通过实施重点项目,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我国在当前形势下,可以规划参与面更为广泛的若干国家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更广泛地吸纳各类文化人才参与,必将收获一举多得的效果。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趋势正在凸显,亟须培养更多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创意营销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外向型人才和领军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他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不足且整体水平不高,要创造有利于领军人才成长的竞争环境,把一些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专业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及时安排到重要岗位上来,让他们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