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雪域高原托起五彩祥云

2009-05-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西藏,美丽的雪域高原,召唤着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接力赛似地投入她的怀抱。从最初的二野十八军和平解放西藏,到武警交通部队施工进藏;从高校毕业生支教西藏,到全国各地和中央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干部、技术人员实行轮换援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援藏人舍弃了家庭亲情和内地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把理想和青春奉献给了西藏,为祖国120万平方公里雪域高原托起了吉祥安康的五彩云霞。本报记者最近走进西藏林芝地区,深入采访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的感人事迹,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下,与西藏各族党员干部团结一心,继承、发扬了“老西藏精神”和援藏干部楷模孔繁森、许晓珠的优良作风,践行科学发展观,他们身上体现了新时期援藏工作者的风采。  

攀悬崖,登绝壁,趟泥泞,啃干粮,喝雪水,睡帐篷。当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新任县委书记彭聪恩、县委副书记黄鹏伟、常务副县长郑娘添、副县长赖伟强四位援藏干部携带着边境百姓急需的小型水力发电机、电视机、修路款、建房补助金和慰问金,翻越了六座海拔5000米的雪山,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跋涉,终于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印边境线上的竹瓦根镇吉太村村民面前时,这个只有13户74口人的小村寨顿时沸腾了。

人们自发涌到村口迎接,眼中含着泪水,“扎西德勒”声响成一片。许多村民端出家里刚煮熟的牛羊肉,把共产党派来的亲人迎进家门。真情温暖了一间间住房,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村头高高飘扬。这是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46名队员入藏一年零九个月以来,在林芝地委、行署领导关怀下,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援藏工作的生动一幕,也是记者初到藏东南林芝地区采访时见到的难忘的一幕。

九成援藏资金投到农牧区

“记者你瞧瞧,我这新房子,40头奶牦牛,还有村集体甜玉米、蔬菜和草莓合作社的年终分红,我的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四、五万哩!”林芝县更章乡白马店村门巴族汉子乔次仁一边给记者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一边如数家珍地展示着门巴人自2003年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以来,在广东援藏干部帮助下从刀耕火种到文明富裕的生活变迁。

更章乡久巴村村支书旺姆和村长多布吉则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村的有机草莓大棚种植基地和正在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如果不是广东援藏干部带来的140多万元水利示范村建设经费和特色农业优良品种,还手把手地给村民传授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哪里能有门巴人今天的好日子?”

汽车越过海拔4000多米的色季拉雪山,记者来到波密县扎木镇岗村藏民乌金的天麻种植地里。乌金告诉记者,前些年妻子亡故后,他一个人艰难地抚育着四个儿女上学读书,就在他眼巴巴地看着邻居们家家跑运输、挖虫草、盖新房而自己一筹莫展的时候,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波密县委书记左孟新和副县长陈章朋一次次找上门来,鼓励他不要被困难吓倒,不妨在粗放低产的青稞和洋芋地里试种优质高效的波密天麻。乌金起初不相信自家的一亩六分山坡地上真能长出那么娇贵稀罕的宝贝疙瘩来,可这些年轻的援藏干部们随后就给他送来了价值数万元的天麻种苗以及共生物蜜环菌和青冈木,去年试种100平方米,收入一万三,今年扩种到480平方米,收入有15万元。他花16万元建起了宽敞美观的新居和家庭旅馆,还新买了一辆大货车,四个子女有三个在广东的“西藏班”上中学,一个考上了西藏大学。过去拜佛转山、诵经磕头所期盼的天堂般的幸福生活,如今都在眼前实现了,多亏了共产党,多亏了广东援藏队呀!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多为基层百姓做好事实事,是广东第五批援藏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藏农牧区最需要什么,广大农牧民最盼望什么,就是我们三年援藏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工作重点。”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地委常务副书记刘毅向记者透露说,他们认真总结了14年来援藏工作的经验,认真分析了第五批援藏工作所处的阶段特点,更加自觉地领会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援藏项目应突出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这个重点”的指示精神,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此统领援藏工作。确立了本次援藏项目主要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主要突出产业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基本原则。在广东援藏资金投向中,做到多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既见物,又见人,更见精神。

截至目前,已投入到县和县以下农牧区特色产业、造血型项目、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学校医院等项目建设资金达11790万元,占广东省省、市财政性援藏资金15450万元的78.38%,加上援藏队员们在粤争取到的派出单位援助和社会捐助,投向林芝地区基层农牧区的资金占本批援藏资金总额的90%以上。

为藏区长远发展“造血”

白皑皑的冰川海蓝蓝的天,粉艳艳的桃花沟明镜般的湖,红蓝相间的藏房绿油油的青稞……阳春三月,记者沿着318国道一路驱车在藏东南“千里画廊”风景线上,穿越川藏线帕龙天险后不久,波密县古乡嘎朗村里的湖光山色吸引了众多游人的匆匆脚步。嘎朗村支书次仁索朗带领我们沿着新修的嘎朗湖环湖路,走进一幢幢崭新的村民文化室和别墅式“农家乐”庭院,眼前的一切丝毫不逊色于北欧的山水名胜。援藏干部、林芝地区旅游局副局长张丽文告诉记者,这是广东省第五批援藏队投入了500万元援藏资金,精心扶持和打造推介的一个生态旅游示范村项目。世世代代以原始农牧业为生的嘎朗村68户藏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援藏队带来的全新观念、资金投入与服务意识,从此端上了旅游产业这个金饭碗。

嘎朗村只是波密县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波密县县长格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给波密确立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商贸富县”发展战略,第一次向全县人民吹响了建设西藏经济强县和生态大县的号角。目前,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已从72万亩扩大到540.64万亩,仅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每年就为波密2万多农牧民增收1486.75万元;已成功申报的波密湿地保护公园项目将由国家投入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广东援藏资金投入700万元推进的野生天麻品种培育和种植推广项目,已使扎木、古乡、松宗等乡镇农牧民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

在广东援藏队对口支援的林芝县,继成功开通林芝机场航线后,一举推出了闻名遐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文化开发项目;在几乎与世隔绝的边境县墨脱和察隅,顺利开工的扎墨公路和成功启动的然察国防公路改为柏油公路项目,将使这里的农牧民们彻底告别“高原孤岛”的历史;在位于中印边境的察隅农场,援藏队已投入1050万元,启动了240亩综合种养殖基地、职工安居房和农副产品产销中心等“造血”型的新农村建设项目;由援藏工作队积极推进的广州直航林芝旅游航线项目也有了可喜的进展。

记者了解到,2007年7月,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队员们一踏上雪域高原,就不畏山高路险,行程1200多公里,分头奔赴对口援助的县(场)、乡(镇)及林芝地直单位调查研究,迅速制定了三年援藏项目初步方案,提出了206个能从根本上增强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造血”功能的发展项目。到记者发稿时,广东省第五批援藏队共争取到计划援藏资金3.5亿元。广东援藏队对口援助林芝地区“四县一场”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7794.5万元,占援藏工作队基建投资的67.67%。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广东各界人士中深入发掘援藏资源,大力开展招商投资、捐资捐赠和林芝地区旅游推介活动,通过工作队牵线搭桥,已为受援地引进项目54个,签订投资合同和协议共22.98亿元。

林芝地委书记赵合向记者表示,大量基础性、前瞻性援藏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极大地增强了藏区科学发展的后劲,也从根本上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林芝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在全自治区处于最高水平,对林芝地区干部群众自去年“3・14”拉萨暴力犯罪事件以来积极参与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斗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