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冷暖数据

2009-05-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闻观察员 温源 我有话说

日子当然是论天过的。但对那些关注经济走势的人士来说,日子在某种程度上是论月过的。每月中旬,宏观部门会集中公布上月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统计数据,这也成了业内人士判断宏观经济走向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月份的统计数据如期而至。有暖的,比如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实现连续5个

月的持续回升;有冷的,比如4月全国发电量2712.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降幅比上月扩大2.2%;有暖的转冷的,比如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到8.3%后,又在4月份降为7.3%;也有冷的转暖的,比如出口同比下降22.6%,进口同比下降23%,但较3月份却环比分别增长15.1%和6.9%。

数据的冷暖不一也反应出经济的苦乐不均。

积极的一面是,在中央和地方刺激经济政策的有效带动下,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速明显加快,扩大内需政策效果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已率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回暖。1至4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考虑到同期已为负数并不断走低的物价,投资实际增速更高。特别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90.7%,预示着未来投资将处于高位。消费保持良好态势。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8%,在物价降幅扩大的情况下增速依然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PMI的连续回升显示经济正步入向上的稳健通道,订单指数的良好预示二季度经济回升或会加速。

持相对谨慎观点的人则认为,4月份我国CPI、PPI继续呈现出“双降”的局面,而且存在环比降幅扩大的趋势。表明我国经济虽然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通缩压力显现。另一方面,一季度4.58万亿天量信贷背后也隐藏着未来通胀的担忧。

最让人感到不安的身影依旧是疲弱的外需。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额一半以上。4月份,加工贸易进口同比下降27.4%;机电产品占出口的六成。4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2.2%,降幅比上月加深3.4个百分点。外部需求的持续萎缩,无疑使中国外向型生产企业的经营困难更加雪上加霜,不仅影响上下游企业生产与投资,而且由此造成就业人数减少、居民收入下降,进而影响到未来消费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来又大幅调低了对主要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内需的增加能不能抵消外需的急剧缩减,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难题。

显然,根据这些指标,还不能说明经济形势已经明朗,不仅数据的波动显示经济企稳基础不牢,而且呈现出明显投资拉动的特征。好转迹象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结果,还没有出现市场内在的趋势性好转。表现明显的是4月份工业生产比较快的行业,主要限于家电下乡的彩电、汽车、空调,以及与4万亿投资的基建密切相关的水泥、交通机械等行业。但是反映整个经济需求的粗钢、电力、煤炭开采增长速度4月份均比3月份放慢。专家指出,如果企业自发投资的热情不能有效调动起来,纯粹靠政府投资带动,很难形成经济稳定回升的趋势。

虽然有时只能依赖数据作出判断,但试图完全从数据中找到经济发展的真象也是不现实的。巨量信贷的快速释放并非因为对风险熟视无睹,而是基于对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的理性判断。在“保八”目标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理应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复苏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减速,不排除出现滞涨的可能,从而给经济带来更大风险。科学的态度是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同这些波动的数据,经济回暖也将会是一个曲折的、摇摆的,反复夯实基础的过程。轻微的、暂时的调整可以不必记挂,宏观调控政策的关键是应该把握好灵活性和前瞻性,并综合考虑一系列金融经济因素,随时对可能发生的起落做好应对准备。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进一步落实,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同时应当看到,在力求管理政策熨平经济波动周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调整与创新的步伐,增强经济的内在活力。我国在2002年后摆脱通货紧缩影响、进入持续上升周期,与亚洲金融危机后加快国企调整与改革、开拓房地产、汽车等新兴消费市场以及扩大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重大调整和改革举措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释放的发展潜力巨大,有待改革和调整的空间还很广阔,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应努力实现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和惠民生的有机结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