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亚两大洲的分界标志

2009-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图为位于叶卡捷琳堡附近的欧亚分界碑。

今年6月15―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将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举行。应2009年上合峰会组委会邀请,本报记者本月中旬前往

该市所在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乌拉尔联邦区采访,亲身感受了那里四处洋溢着的欧亚风情、对华深情以及“上合”热情。

从首都莫斯科出发,沿北纬56°线一直往东约1600公里,就踏入了乌拉尔联邦区的心脏地带。

乌拉尔山脉形成于2.5亿年前,直到15世纪以前除了少数土著居民基本上人迹罕至。乌拉尔山脉绵延2000余公里,从北方的科拉海一直延伸到南方的哈萨克斯坦。虽说是山脉,但其最高点不超过2000米。无论是全盛时的蒙古铁骑还是俄帝国骁勇的哥萨克,均未将其视为真正的障碍。十六、十七世纪以前,人们一直对欧亚大陆的划分喋喋不休地争论,直到俄国地理学家塔季肖夫的定义出现。塔季肖夫发现,乌拉尔山脉两侧动植物差异明显,于是提出以此山为界划分欧亚界限,很快得到了一致公认。此后,人们又将发源于乌拉尔山脉、流入里海的乌拉尔河同北部的乌拉尔山一起作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与西伯利亚,即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沿用至今。

由于发现了丰富铁矿石、煤以及稀有金属,18世纪乌拉尔地区开始吸引大量欧洲移民。仅在1752年到1762年的10年间,乌拉尔地区就创办了55家工厂,以叶卡捷琳堡、彼尔姆、奥伦堡为中心的工业群初步形成。然而,乌拉尔工业带真正繁荣则受赐于“二战”。“二战”期间,前苏联欧洲部分严重被毁,从而刺激了乌拉尔地区工业的崛起。为免遭纳粹德国的毁灭性打击,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将1300多家工厂和成千上万的技术人员疏散到乌拉尔腹地。这一决策使该地区工业基地生产能力增加了3倍,所提供的军需相当于战时苏联全部军需的40%。苏联历史学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是,斯大林对苏联工业布局的重新调整是取得卫国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战后,苏联领导人对乌拉尔山脉进行了规划,将这里变成一个成功而强大的国有工业企业带。到苏联末期,乌拉尔地区的钢产量已经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铸铁产量达到四分之一。如今,乌拉尔地区仍旧是一幅烟囱林立、工厂和重工业联合体遍布的图画。不过,作为工业化的负面后果,乌拉尔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南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是“二战”后两次核事故的发生地。1957年9月,在克什特姆附近,用于冷却核废料的一个机械装置出现故障,放射性元素污染了整个地区。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灯塔”核弹头制造厂不断向当地一处湖泊倾倒核废料,造成湖泊干涸,核辐射长期威胁当地居民。

今天的乌拉尔地区总人口超过2000万,分别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彼尔姆州、车里雅宾斯克州、奥伦堡州、库尔干州以及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巴什基尔共和国等七个联邦主体。乌拉尔地区有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湖泊、草地和密林交相点缀。由于工业企业大多事关苏联国民经济、国防命脉,该地区长期禁止外国人出入,也缺少必要的旅游设施,要想饱览乌拉尔的湖光山色是一件难事。改革开始后,叶卡捷琳堡等乌拉尔城市不仅吸引外国投资商的目光,而且也开始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旅游者。

如今,乌拉尔地区旅游的特色之一,就是旅游者双脚横跨欧亚两大洲。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个州,就有5处欧亚分界线纪念碑,其中距叶卡捷琳堡市以36公里的那处最为壮观。该界碑始建于1837年,去年仿造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柱重建。新界碑基座为青灰大理石,柱身采用暗红色花岗岩雕塑,柱头上有青铜俄罗斯双头鹰。西面写着“欧洲”,东面写着“亚洲”。据当地人介绍,来欧亚分界纪念碑许愿特别灵验,能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好运……

(本报莫斯科5月24日电)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