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毕业生陈闯、王振乡村创业记

2009-05-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王瑟 我有话说
本报讯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塔尕尔其乡库吾其村村民买买提・卡德尔边忙着手里的活边说:“以前我们也种大棚菜,但挣不了多少钱。没有技术,更不懂怎么干。后来村里来了两个大学生巴郎子(维吾尔语:小伙子),他们种菜的技术先进得很,菜也好,钱也卖得多了。”他所说的两个大学生巴郎子,就是2007年毕业于新疆农
业大学的陈闯和王振。

说起自己到乡村创业的经历,陈闯不好意思地说:“当初就是一句玩笑话,后来才发现,到乡村种菜,绝非戏言。”大学三年级的寒假时,陈闯和王振一起在外打工。为节省开支,两人每天自己做饭吃。冬季蔬菜价格高,他们买菜很困难。陈闯与同学开玩笑时说起这事,感慨地说:“看来种菜挺赚钱的,现在工作不好找,要不毕业咱回家种菜去?”

这句戏言,让毕业时还没找到工作单位的陈闯脑海里灵光一闪――何不去农村种菜呢?陈闯决定先走这步棋。2007年7月5日,他与王振各自带着家里筹集来的两万元钱来到了喀什地区莎车县塔尕尔其乡,承包了乡里的6座大棚。“乡领导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各方面都给予了最大的方便。”陈闯回忆道。

因为学的是农学专业,加上他俩在决定来农村种蔬菜后很留意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信息,又到内地一些设施农业规模较大的地区考察过,他们的大棚蔬菜种植的局面顺利打开。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先给大棚换上了棉被,采用先进的穴盘育苗技术,进行精量播种。11月种下了第一茬辣椒,也种下了他们的全部梦想。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大雪给莎车县设施农业带来巨大损失。连续几天,陈闯和王振不敢睡一个囫囵觉,除了生火给大棚增温外,每天他们都要彻底清扫大棚上的积雪。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2008年春,他们种出的第一茬辣椒获得大丰收,当年就收益4万元。

陈闯、王振种大棚的事在当地传开后,许多维吾尔族乡亲纷纷赶到他们的大棚里参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种最便捷的手段,成为该县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现在承包了乡里和农民的50座大棚,签订了10年的合同。我们还想成立一个‘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规模化生产公司,向蔬菜的保鲜储藏和深加工,以及蔬菜出口方面发展。”陈闯自信地说道。而对于自己来农村创业的事,他们感慨地说:“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可能都去科学院当研究员,只要你热爱这个专业,农村就是你广阔的天地。我们还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民看到蔬菜大棚种植的巨大经济效益,让更多的农民掌握蔬菜种植的技术,带动一批农民尽快尽早致富。”说到这,他俩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