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还有什么不能打造?

2009-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学仕 我有话说

只要稍加关注,你就会看到国人“打造精品”,“打造龙头企业”,“打造世界五百强”的诸多词条充斥四周,它们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似乎也激发着人们的工作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打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制造(多指金属器物)。”而“打造”比起“制造”来,更多了一种气魄,多了一

种霸气。试想,如果将前面那些词条都改作了“制造精品”,“制造龙头企业”,“制造世界五百强”,虽然意思相同,但显得多么小家子气,多么有气无力,多么威风扫地,又怎能够体现我泱泱大国的风范呢?

如今,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打造”的。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汽车轮船,小到从穷乡僻壤里走出来的乡镇企业,大到“历史悠久”的国营企业,都在我们的“打造”之列。除了这些物质性的东西能够被我们激情无限地打造之外,我们还可以“打造”人。听听各种新鲜的说法吧,比如“打造魔鬼身材”,“打造性感翘臂”,“打造无瑕美人”;“打造克己奉公的公务员队伍”,“打造执政为民的机关形象”,“打造文明健康的和谐校园”,“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中华民族的“打造”功能,仿佛在一夜之间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由“制造”到“打造”,这一词语运用的变化,反映的是人心的变化。我认为,“打造”一词的滥用,是我们这个社会浮躁心理和浮躁世风的表征,更是人的意义表浅化、语言粗鄙化的表征。

打造“魔鬼身材”,打造“性感翘臂”,打造“无瑕美人”,无一不是把人―――女人当作了“玩偶”;打造“克己奉公的公务员队伍”,打造“执政为民的机关形象”,打造“文明健康的和谐校园”,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把人(或是其中的人)当作了一个个机器零件。归根结底,这些“打造”的对象,都已经被抽取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被抽取掉个性的意义和价值,亦被抽取掉人性的活力与美感,使他们成了没有情感、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可供人随意驱使与支配的“物件”,成了促进经济发展、物质增值的工具。

特别是,有些貌似强大,能够“打造”出辉煌业绩的产业,是渗透着人的血泪,践踏着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问题是,在现代人的眼里,“尊严和自由”是什么呢?当人的“尊严和自由”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时候,“尊严和自由”早已堕落得一文不值了!

这几年,还有一种“打造”特别引人注目,就是“打造文化”和“打造文化名人”。“文化”和“文化名人”,其实是无法人为地打造出来的,而是历史早就准备好了的。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的:“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这里所说的“打造”,无非就是一种商业包装和商业炒作,目的是大把大把地赚取顾客的钞票。

据报载,深圳市大梧桐旅游有限公司投资9亿元在大梧桐山南麓兴建老子文化园,安徽和县投资数千万元“打造”唐代诗人刘禹锡写出名篇《陋室铭》的陋室。更为离谱的是,山东的两个县为了“打造”旅游强县而强力争夺西门庆的出生地。这样的“打造”,和前面提到的种种“打造”,其本质是一样的。我想,

圣哲老子若地下有知,肯定会对人性更加绝望,断不会在骑着青牛出关西游时留下那五千余字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先贤刘禹锡若地下有知,也不会留下那安贫乐道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肺腑之言了;而西门庆若地下有知,倒是极有可能留下一本《西门大官人紫石街旅游文化指南》,派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多散发。

只要对物质文明一味盲目地崇拜,把“敢教日月换新天”歪用,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打造的呢?但是,这种迷失了人类发展方向的“打造”,这种把人当作发展的“工具”,当作金钱的奴隶的“打造”,还是不要的好。

我想,物质崇拜的风气一日不除,“打造”之风便一日不停;人的尊严和自由一日不觉醒,“打造”之风便一日不停。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满世界都是“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打造”,那时才是我们真正值得自豪的时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