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千古一梦(节选)

2009-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鸣声 我有话说

编者按:采访各方人士上百人,前后耗时五年,作家李鸣声近日推出他的第六部航天题材长篇报告文学《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描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造梦、追梦到梦圆的曲折历程,讴歌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并寄寓了作者理性的

历史反思,以及对于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这里选取的是第四章《秘密选拔航天员》。

中国航天员最初的选拔,其实早在加加林上天那年即1961年就已经开始了。

这次选拔严格说来应该叫试选。由于整个过程神速而绝密,所以详细内幕很难详细考证。幸而有一位当年的入选者――空军飞行员方国俊,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次试选的大致情况。方国俊说,1961年下半年,我和二十多个飞行员被秘密挑选出来后,集中在了十一航校。一到航校,一个姓余的领队对我们说,你们的任务就是改装米格―21飞机。改装也许成功,也许失败,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中国当时刚刚引进两架米格―21飞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改装,更不清楚为什么要我们“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位姓余的领队见我们脑子转不过弯来,又说,你们怎么这么不开窍!就再也不说话了。后来有专业人员来了,既不提改装飞机的事儿,也不让我们去试飞,只是很随意地问问,看报纸没有?苏联的加加林已经上天了,你们有什么感想啊?等等。后来,又有领导找我们谈过话,也有专家和我们聊过,可谈的都是一些飞机的事,比如飞机哪些地方先进?能不能突破地球表层?就是只字不提飞船的事儿。但每天都有人在观察我们,好像在等待着什么。直到后来,有人才偷偷给我们透露了点内情,说苏联有了加加林,中国也想有加加林,上级打算从我们这批飞行员中挑选中国的加加林。过了三四个月,可能是因为那个年头闹灾荒的缘故,就让我们回部队去了。临走前有人还叮嘱我们说,回去后如果单位问你们为什么又回来了,你们就说改装新引进的米格―21飞机,体检没有过关。以后需要时,你们要召之即来,随叫随到。

可此后若干年里,再也没有任何动静。据说不少飞行员回去后一直在等,虽然谁也没有说过他们就是未来的航天员,更没有人承诺过一定让他们回去,但他们自己心知肚明,一直默默地等待着。遗憾的是,他们一直等到离开飞机驾驶舱,等到头发花白,等到杨利伟上天,最终也没等到上级通知他们回去的那一天。

1970年10月,中央军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正式下达了选拔航天员的秘密任务。空军和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当即联合组成了一个选拔航天员的班子,先后奔赴沈阳、南京、广州和北京四个军区进行选拔。初选从1970年10月中旬起,至1970年12月中旬止。复选从1971年2月起,至1971年5月止。一位名叫王德汉的专家参与了这次选拔的全过程。他说,我们接到任务后,风雨兼程,马不停蹄,先在四个军区的空军歼击机部队蹲点一百余处,然后从一千九百一十八名飞行员中初选出二百一十五名,又从中挑选出八十八名。第二年1月再将这八十八名飞行员分三批通知进京,秘密集中在空军总医院。这时已经晋升为空军某飞行团团长的方国俊,有幸再次成为这八十八名中的一员。方国俊说,我接到去北京复选的通知后,连对家人都来不及交代一下,就赶到了北京。一到北京,就把我们关进空军总医院的一栋小楼里,就是现在的八里庄,让我们换上病号服,搞得我们莫名其妙,也让小楼外的人大惑不解:新来的这伙人到底是干什么的?说他们是正常人吧,每天都去用紫外线灯消毒;说他们是病号吧,每天进进出出,个个生龙活虎,打球跑步,比谁都能折腾。直到有一天,上级给我们放映了苏联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上天的纪录片,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此次选拔航天员的一大特点,是万事不离“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是70年代中国人民手中一件战胜困难、坚定信心的精神武器,选拔航天员自然也不例外。在所有选拔航天员的工作间里,全贴满了“毛主席语录”,飞行员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只要一抬头一睁眼,就能看见。尤其是飞行员做高难度科目时,为坚定信心,增添力量,防止出错,一些身着军装、手捧“红宝书”的工作人员――年轻漂亮的女兵们――还会站在身后,认认真真一字一顿地为飞行员大声朗诵“毛主席语录”:“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而且反复朗诵,一直朗诵到飞行员做完动作为止。而每当这时,飞行员们也会习惯性地、甚至是依赖性地在心里反复默诵当时最流行的一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结果,再高难度的科目也能顺利通过,而且保证不出一点差错。

2003年10月15日,已经赋闲在家的方国俊将军守在家中的电视机前观看“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实况。当“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遨游天空的画面出现在他面前时,方国俊潸然泪下。他诚恳地表示说,等到有一天我闭眼了,我想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最后一点贡献,让专家们好好研究研究,不知道有没有价值?

这是一个老航天员的飞天梦破灭后的最后心愿,也是一个老航天员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李鸣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