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绽放在基层的“平安之花”

2009-05-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达 任生心 我有话说
稳定与和谐如影随形,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

5月18日,四年一度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基层一线的数百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典型受到嘉奖。

这些基层组织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根据当地乡情民情探索综合治理新道路,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

芽状态,将“平安之福”送进了千家万户。

广东大埔:推行“捆绑式综治警务”,五成警力进村

“警务室进了村,我们睡觉也踏实了。”这是广东大埔县农民近年来感慨很多的一句话。该县推广“捆绑式综治警务”模式,坚持警力下沉,将基层50%以上的警力派驻到农村一线,充实完善农村警务室和综治工作站,综治工作站与社区警务工作室合署办公,实现了基层维稳资源和力量的捆绑整合。

大埔县不少村庄离乡镇较远,村民出门办事仅车费就得花几十元。实行“综治警务”后,“坐堂”办公的工作人员吃住在站,为群众答疑解难,确保来访有人接、办事有人干。村民们说:“警力进了村,我们既省钱又省时,警民真正成了一家亲。”

除方便群众外,驻村民警排查辖区变成常态,及时掌握了治安隐患和各种不稳定因素。去年,该县有106天无刑事案件发生,成为全省刑事案发率最低的县之一。“捆绑式综治警务”模式让下沉的警力真正转化为解民困、除民忧的群众“定心丸”。

大埔县大胆创新维稳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每月一次的信访维稳信息研判例会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种维稳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进行分类定级预警,落实不同级别的领导包案负责解决。细致、科学的维稳工作机制,为“平安大埔”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底,广东省公安厅委托统计部门进行群众安全感评估,大埔群众对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5.8%,居梅州市前列。

河北香河:构建三级排调网络,全力排查化解矛盾

河北香河县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

在香河县300多个村街、社区内,到处活跃着“十户调解员”的身影。他们负责对左邻右舍日常产生的矛盾纠纷进行不间断排查,使全县所有的矛盾纠纷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反馈到乡镇调解中心。

香河县政法委副书记杨海洋说,该县坚持重心下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县乡两级均高标准建立“三位一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基础上,又在全县的村街、社区成立了调解室,并以每十户为单位,设立“十户调解员”,形成了纵横交错、全覆盖、无盲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目前拥有31万人口的香河县,就有583个调解组织、9000多“十户调解员”活跃在基层。该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研发的“网络平台”与全县所有部门联网,能及时全面排查、掌握矛盾纠纷情况。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同时开发的“居民信息分布软件”,通过绘制电子地图,以村街为单位,以家庭为基点,将全县居民的相关信息录入电脑,当事人的情况一目了然。

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该县连续十二年刑事发案率控制在万分之十二点五以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万分点。今年,香河还首次捧回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陕西三原:形成多户联动、共同防范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明林小区的治安中心户长委员会,在陕西三原县家喻户晓。由18位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治安中心户长委员会,十多年如一日轮流在小区义务值班巡逻,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区的“守护神”。

如今在三原县,像明林小区这样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已遍布全县各个角落。被组织起来的群众在街巷邻里间默默地守护着家园,改变着身边的治安“小气候”,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形成了一户有难、多户联动、共同防范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

在此次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受到嘉奖的三原县委书记刘涛说,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更好地发挥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是三原县社会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三原县通过“大接访”活动,解决了万寿墓园非法集资案、大程镇美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县广电局非法集资案等问题,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2008年,在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全县社会治安满意度为92.87%。“平安大埔”、“和谐香河”、“户长委员会”……一朵朵绽放在中国广袤基层的“平安之花”,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前行的坚实步伐。展望未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深厚社会基础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将呈现给国人更加平安、和谐的美好前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