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郁达夫小说奖”不妨多突出特色

2009-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慧虹 我有话说

近日,“郁达夫小说奖”由《江南》杂志正式设立,以中国现代作家名字命名的众多文学奖项中,又多了一个。

细览相关消息,可以看到参与该奖项论证的作家、学者以及评论家,对于它的设立寄予了厚望。我虽非文学圈内

人,但关注文学,业余时间喜好读小说,因此,也期望着圈内人士的期望,憧憬着通过该奖项的助推,一批优秀作品能够浮出水面,为当前略显浮躁的小说创作与阅读带来几缕清新空气。

据《江南》杂志社负责人介绍,设立“郁达夫小说奖”旨在体现浙江文学的传承,弘扬郁达夫的文学精神,其中一大特色是侧重肯定优秀中短篇小说作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定为“小说奖”而不叫“文学奖”是想要强调这个奖的独特性、专业性,而且郁达夫本人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中短篇。此外,该奖主办方还有个考虑,如今文坛新人很难因为写长篇小说成名,中短篇小说是他们更易介入的领域,所以设立这个奖也有扶植文学新人的意思。颁奖地设在富阳,则是因为富阳是郁达夫的故乡。

我很赞赏该奖主办方所强调的“独特性、专业性”,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它的设立只不过是在众多的文学奖项中,添加进一个别无二致的“量”,除了助长文学评奖的纷纭之势,并无多少内在意义。

然而,“郁达夫小说奖”的独特性究竟应体现在哪些方面?仅仅局限于侧重优秀中短篇小说,侧重扶掖文坛新人,将颁奖地设在富阳吗?我觉得,这样还不够。

“郁达夫小说奖”应该围绕郁达夫的人格魅力、文学成就进行挖掘,充分折射出郁达夫身上闪耀的光彩,惟其如此,才能契合该奖之名,填补我国文学奖项的空白,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其独特的促进作用。

从郁达夫的小说特色来看,其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其代表作品《沉沦》,即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并且,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鉴于此,我个人认为,“郁达夫小说奖”不只要关注优秀中短篇小说,更应关注那些叙写自我境遇与心灵、借之反映社会的自传性质小说;更应关注那些紧贴地面写作,将笔触伸向底层群体,表达社会弱势人群生存状态与所思所想的优秀小说。

从郁达夫的生平行为来看,他幼年贫困,生活的困窘促使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遇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由之,我觉得,对于该奖的入围人选,在考虑其小说创作成就的基础上,是不是还可以考虑作者的个人经历?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那些逆境中的自强不息者。

既然以“郁达夫”命名,此奖项不妨多些郁达夫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